您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专题频道 > 第五届项目成果交易会 > 正文
三明大地飞歌“6•18”

http://news.fznews.com.cn   2007-6-5 11:39:32   来源:6•18网站
 

  从2003年迄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简称“6•18”)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三明市每届都积极参与,而且业绩不凡:四届共签约合同项目1029个,项目总投资179.9亿元。前三届签约合同项目动工率达90%以上;第四届签约合同动工率达75.4%,许多项目已经开始显现效益。“6•18”已成为三明发展经济不可或缺的项目供需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平台。

  技术合作亮点纷呈  产业升级步入佳境

  ——福建三农碳酸钙有限公司利用中国矿业大学技术开发生产塑胶专用亚纳米重质碳酸钙,促进了矿产品深加工,并成为三明市2005年新增的最大宗出口产品,2006年出口超亿美元。

  ——福建三钢(集团)公司利用首钢设计院焦炉装煤与焦侧除尘技术及鞍山焦化耐火材料设计室的煤化焦炉煤气脱硫脱氰技术,减少了劳动强度和环境污染,为三钢集团炼钢高炉环保达标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明重型机器有限公司在第一届“6•18”中利用福州大学技术开发生产32KJ路面破碎压实两用机和智能化振动压路机,产品性能先进,市场需求大,目前已成为国内生产同类产品的骨干企业。

  ——泰宁陶金高岭土有限公司利用中国矿业大学技术开发生产环境友好无机复合超细活性阻燃填料,产品具有高效阻燃和补强作用,综合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产品已广泛应用到电缆电线阻燃绝缘高端材料中。

  ——建宁铙山纸业集团利用辽阳远方造纸机械有限公司技术开发的低定量高档薄页纸,采用二级控制系统,以聚脂网代替铅网抄薄页纸,产品性能提高,属国内首创,该厂产品去年成为三明市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

  ——明溪县利科生物有限公司利用中科院江苏植物研究所技术成果,合作开发的氢溴酸加兰他敏等石蒜生物碱系列产品项目,年设计生产能力200公斤,为全国最大规模,已列入2006-2008年福建省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第一批重点项目。与中科院物构所合作的茶多酚项目于近期将建成试产,年产量可达300吨,为省内第一。

  ——汉堂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签订了雷公藤制药项目技术合作合同,计划投资1.2亿元兴建雷公藤生物制药厂,目前已完成投资2300万元,今年7月投料试产。药厂将全面利用雷公藤根芯、根皮、茎叶为原料提取甲素、雷公藤多甙等,前期可生产雷公藤甲素2kg及雷公藤多甙片,需雷公藤原料数万吨,这将有效促进泰宁雷公藤人工种植的产业化。

  ——南方生物技术公司与复旦大学成功对接“利用人工种植南方红豆杉提纯紫杉醇项目”,被列为国家级星火、火炬计划项目,并通过GMP认证,每年能提供高纯度紫杉醇原料药120公斤,产值达1.6亿元。

  ——华健生物工程公司引进复旦大学等高校成果开发利用废次烟叶生物提取药用产品,使三明市及周边地区万吨废次烟叶变废为宝。

  ……

  一个个项目,一个个企业,犹如花朵般色彩纷呈地展现在“6•18”的大花园中。三明市取得的成效一届比一届显著,好项目、大项目不断增多。三明市对接投资5000万元以上合同项目,由第三届的14个,增加到第四届的42个。自举办第二届“6•18”活动以来,全市工业生产性重点建设项目中,“6•18”对接项目比重,已从第二届的占三分之一增加到第四届的二分之一;对接“3+1”产业集群项目比重也从第三届的33%,提高到第四届的43.2%。

  三明市发改委最近一份统计资料表明:前三届“6•18”对接合同项目已经竣工投产361个,累计实现产值98.2亿元,实现利税17.47亿元,增加就业21785人。项目实施后降低能耗的企业有98个,降低物耗的104个,降低工耗的77个,累计可节约成本达2.48亿元。有128个企业提高了产能,181个企业提高了产品质量,59个企业减少了生产污染,还创办新企业102个,并促成171个老企业进入规模以上企业行列。众多对接项目已经扎根在三明这片绿色大地上,有的是含苞待放,有的争奇斗艳,有的已结出丰硕的果实。

  “6•18”项目成果交易会已成为三明市最重要的科技项目供需对接的平台。三明市每年借助“6•18”对接生成项目、引进智力活动,受到广大企业和投资者的欢迎,参会的企业一届比一届增多。

  生物医药势头强劲    “四个持续”成效喜人

  几年来,三明市围绕建设海峡西岸天然植物药业基地目标,以生物医药原料开发为切入点,以项目带动为主线,以产学研合作为抓手,全力培育生物医药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三明市的新兴产业,通过“6•18”项目对接和技术、人才、资金引进,在三明崭露生机。2005年,市委、市政府做出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的战略决策,将其纳入“十一五”重点培育的“3+1”产业之一。同时请复旦大学专家编制了三明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产值年均增长70%以上,至2010年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配套原料种植基地达到30万亩以上)的目标任务。培育产值超亿元龙头企业25家,把三明建设成海峡西岸经济区天然植物药业重要产业基地。市政府围绕这一目标,出台了“关于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包括强化政府服务、保障发展用地、鼓励研发和技术引进、实行财税和信贷扶持政策等方面共20条优惠鼓励措施。三明市生物医药产业呈现“项目持续开发,产值持续增长,产业链持续延伸,农民持续增收”的发展态势。

  产业持续成长。全市生物医药企业从两年前的不足10家发展到目前近50家,通过GMP认证企业从4家增至9家。2006年实现产值5.1亿元,同比增长112%。一批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特色产业脱颖而出。2006年实施建设和进入中试开发的生物医药项目达到51项,比2005年增加了34项,项目总投资24.2亿元,已完成投资3.2亿元,已有16个项目竣工投产或部分投产。预计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新增年产值35亿元以上。

  基地稳步扩张。全市基地面积扩大,药用植物基地总面积达到 14.75万亩;2006年省里批准建立9个省中药材GAP示范基地,三明占了4个,即明溪红豆杉、泰宁雷公藤和九节茶、建宁莲子种植基地。2006年,农户药用植物种植收入超过1亿元,比2005年增长3倍。尤其是明溪红豆杉种植带动农户3000多户,年增加农民收入4000万元,户均增收1.3万元。将乐菌草灵芝种植带农户3000户,灵芝加工吸纳就业200多人,促进农民增收3000万元。泰宁雷公藤种植带动农户3000多户,农民年增收3500万元;沙县麦丹公司的氨基酸项目建设,消化早米3万吨,带动农户2万户以上,解决早谷“卖难”问题。

  加快拓展园区。设立生物医药专业园区:由市和三元区联手,在市郊建立荆东生物医药集中区,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已投入5100万元,落实入园项目6个。明溪县设立以生物医药为重点的十里埠生态经济园区,目前入园企业25家,固定资产投资3.8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企业6家。泰宁、永安、沙县、宁化、清流、尤溪7个县(市)也正着手在现有的工业园区中建设生物医药功能小区。

  构筑研发、咨询、人才引进平台。2006年6月底,成立了“复旦大学—三明学院天然药物工程研究中心”,开展项目研究和人才培养,目前已经启动5个研究项目,争取2—3年内建成福建省生物医药工程研究中心,3—5年内建成国家级生物医药工程研究中心。三明市还聘请复旦大学、华东师大、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的18名知名专家教授作为咨询委员,成立三明市生物医药专家咨询委员会。全市现有博士后工作站4家,与三明市进行生物医药项目合作的高校、科研单位36家,专家科研人员96人,合作项目37个。

  持续利用“6•18”平台  拓展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

  三明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每年的“6•18”项目成果交易会,将它作为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重要举措,谋划项目、生成项目的重要抓手。

  在“走出去、请进来”的洽谈对接活动中,三明市还经常性地邀请外地专家、科研人员、投资者到三明考察,形成项目成果转化、项目对接的长效机制。仅2006年到三明考察、洽谈生物医药项目的客商和专家就有40多批、200多人次。

  一次次的项目对接、考察活动接连不断。2005年以来,作为“6•18”牵头单位的三明市发改委,在实施市委、市政府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战略中,认真履责,主动作为,连续牵头承办了几场有一定规模、成效明显的项目对接活动。

  2005年10月上旬,三明市赴沪宁杭开展生物医药产业项目推介活动。市长张健率领三元、沙县、尤溪、明溪、清流、宁化、泰宁8个县(区)领导和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华健生物、泰宁杉阳等一批企业经营者专程赴3个生物医药发展较快的城市,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开展项目推介活动,对接科研成果,提出技术需求,探讨双赢机制。期间,他们先后走访了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药学院、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科院江苏植物所、南京林业大学等11家高校、科研单位、高科技园区、制药企业。与近百名专家、教授和博士、硕士等科研人员开展洽谈、对接。这次活动中,三明市政府分别与复旦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清流县政府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签订合作协议。13个随行的单位、企业与14所高校、科研单位签订13个合作项目,项目总投资2.18亿元。8个县(区)还与19个高校、科研单位确定了一批新的合作领域,意向开发项目16个。

  2006年3月8日至10日,三明市在北京举办生物医药技术项目对接洽谈会。组织各区县政府、相关企业共23人,与北京大学药学院、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北京生物医药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正大制药集团等40多家北京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相关企业、中介服务机构,举办三明市生物医药技术项目对接洽谈会。这次产学研“零距离”的生物医药技术项目对接洽谈会,对接效果明显。9个企事业单位,与北京一批高校、科研单位签定了11项生物医药合作意向协议。

  2007年2月3日至7日,在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广泛沟通和深入发动下,南方医科大学(原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等四所高校与白云山和记黄埔药业、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开发公司等五家医药企业组成的广东生物医药考察团,共25人,赴三明市开展生物医药项目对接活动。市里精心组织了4场项目洽谈会,近200名部门和相关企业代表参会。共有23个项目双方达成合作意向,签订了合作意向书。

  这些对接会的缩影都见证了三明市如何用好用活省政府搭建的“6•18”交易平台。对接活动规模一次比一次大,质量一次比一次高,产业链的对接一次比一次长,对接与落地转化的一大批项目,增强了三明市的经济发展后劲,为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提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项目和技术支撑。
 

【字体: 】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省经济信息中心召开第四届“6•18”省外高校展区值班工作会议[2006-6-11 14:50:02]
·第四届“6•18”交易会将设专家成果展区[2006-5-12 17: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