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闻人物
苏发斌:为了孩子求知的眼神
2013-08-27 20:51:48  作者:王元锴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23年,他辗转4个山区小学;30多公里的山路,他靠着一辆摩托车,奔走在家庭和学校之间。他就是连江蓼沿乡杏林小学校长苏发斌。

  背负着孩子的未来

  1990年,苏发斌被分配到蓼沿乡溪东小学,从此成了100多名学生的“保姆教师”。白天教学,晚上备课,课余还得料理学生的生活起居,这对刚毕业的苏发斌来说无疑带来太过沉重的压力。他曾产生退却的念头,但是一件事改变了他的想法。

  一个台风天的晚上,学校停电,苏发斌点着蜡烛在宿舍里写教案,突然房门被推开了,原来是一个学生家长看到学校里亮着烛光,给他送来饭菜。看着热腾腾的饭菜和家长湿漉漉的衣服,苏发斌意识到自己背负的不仅是孩子的未来,还有家长们的期望。

  第二年,苏发斌调到凤岩小学任教,凤岩小学教学条件比溪东小学更为艰苦,教师资源紧缺,从数学、语文到体育、美术,苏发斌当起了“全能教师”。“为了这些孩子,我甚至重新学习了最不擅长的音乐,第一次在讲台上唱歌还真觉得很不好意思。”苏发斌笑着说。

  在这个偏僻的山村小学,苏发斌收获了他的爱情。“怕自己不坚定,结婚了就想着离开山区,我和女朋友认识好几年才结婚。”苏发斌说。当年与苏发斌一起分配到山区的13个老师中目前仅剩下他一人仍旧留守。

  放弃选调离开的机会

  结婚后第二年,苏发斌的孩子出生,妻子任龙芳搬回城关居住,苏发斌开始长年奔波于城关和山区之间,一辆摩托车,他无怨无悔地骑了十多年。“近几年路修好了,50分钟就能到家,刚开始的时候都要2个小时,到家时全身都是尘土。”苏发斌说。

  因为长期在风大的山区骑行,苏发斌患上了偏头痛和哮喘。“到县城看一次病就得花去大半天时间,学校里离不了人,拖得久了病情也就越来越严重。”苏发斌说,每年他只能趁着寒暑假到城里看病领点药,利用放假时间好好养身体,开学了才能给孩子们上好课。

  为了不影响上课质量,苏发斌在课堂上总是尽量憋着少咳嗽。有一次实在憋不住了到教室外面咳嗽,回来时发现讲台上的杯子里已经盛满了温热的蜂蜜水。那一刻,苏发斌觉得为了这群孩子付出再多也值得。

  由于经常不在家,家里的担子落在了妻子任龙芳的肩上。“开始的时候也会有不理解,觉得他在山区孩子们身上倾注的心血比自己的孩子还要多,吵过也闹过,可是拗不过他。看着每年教师节学生们送来的贺卡和感谢信,我知道,他的坚持是对的。”任龙芳说。

  “不是没有想过调回城里,是孩子们那渴望求知的眼神留住了我,我仿佛就看到了过去的自己,我撇不下他们。”苏发斌说,他小学时就读的学校曾因师资力量不足,经常更换老师。“我记得有一个学期光是语文老师就换了4个,那时多希望能有一个固定的老师来教我们”。正是这样一个信念,让苏发斌放弃数次选调离开的机会,继续坚守。

  这么多年的坚持值得

  2001年,苏发斌调至首占小学。2010年,首占小学被列入连江县撤并校名单。学生一批批转学,老师一个个调离,二年级的周锦艳因为家庭原因成了学校里唯一的学生。

  “就算只剩一个学生,我也得教好她。”苏发斌制定了一对一的教学方案,怕孩子面对空荡荡的教室感到孤单,他把课堂搬到操场上,树下的石桌是讲台,也是周锦艳的书桌。一个学期后,为了孩子的成长,经过苏发斌的劝说,周锦艳的家长把孩子送到附近的朱公小学就读。

  2011年,苏发斌调到杏林小学当校长,学校共有80多名学生和8个老师,都是附近小学撤并在一起的,55岁以上教师占了4名,师资老龄化非常严重。更令人忧心的是,教书育人的成就感在乡村小学中正渐渐消失,“读书无用论”不断抬头。

  “今年又有教师选调可能离开山区,跟我一样还坚守在山区的老师正经历一场思想的考验。谁也不知道杏林小学是否会被撤并掉,你不仅要说服自己留下来,还得说服家长们让孩子留下来,要让自己的思想跟外界接轨。”苏发斌说。

  每一次杏林小学的公开课,苏发斌都会选在外出打工的家长们回来的时候开办,邀请家长们现场观摩。在音乐课上,一起赏析民族歌曲,同时讲述流行歌手凤凰传奇、萨顶顶等不一样的民族唱法;在语文课上,不再就课本讲课本,而是通过收集、挖掘、整理作者生平,以故事的形式讲述。

  “首占小学撤并后,我收到许多以前的学生发给我的短信,他们现在大多已经上大学了,有个学生的短信让我觉得这么多年的坚持很值。她说,知道首占小学被撤并,以后回家再也找不到母校了,感谢老师的坚持,让她有机会上了大学。”苏发斌告诉记者。

  (福州日报记者 王元锴 通讯员 邱仁松 林冰 于文影)

  (版权作品,未经福州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朱红杰】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