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闻人物
林礼升:自讨腰包买报纸 十年义务说新闻
2012-03-30 22:24:46  作者:李蓓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林礼升坚持在台江进行时事攀讲引来众多老年粉丝

  福州新闻网讯 一叠手写的稿纸、一个用了多年的灰色文件袋、一身笔挺的西装……30日12点多,和往常一样,42岁的林礼升带着这身“行头”,从闽侯南屿镇搭车匆匆赶往市区的闽江大桥,桥下广场有许多热心“听众”,正等着他“播新闻”。

  忠实听众:从长乐坐车到福州“听课”

  13点40分,闽江大桥桥北的桥洞下摆了100多张椅子,老人们已早早就坐,有的提着包赶过来,有的拄着拐杖走过来。

  14点,林礼升的“时事攀讲乐”正式开讲。“金砖五国29日在新德里举行第四次会议。”老林面朝大家,清了清嗓子,一口地道的福州话,一件件讲述当天最新的国际国内时事新闻。

  “老师讲的既有意思,又轻松,大伙都爱听!”今年50多岁的刘依伯专程从长乐赶过来听“攀讲”,他说,从2004年开始就是林老师的忠实听众。2010年,刘依伯全家搬到长乐去了,他依然坐车来福州听,一周要来3次,听林礼升讲时事,已经成了老人重要的业余休闲活动。

  “没有这些热心人的支持,我坚持不了这么多年!”讲完新闻,林礼升向记者谈起他有些“折腾”的经历。

  做笔记、说新闻成了生活的全部

  林礼升来自永泰一个偏远山村,高中毕业后在县里的民办中学当代课老师,1994年回家种地。

  不甘心一直窝在村里,2003年,老林揣着200块钱,进城谋出路。那会老林暂住在福州城区的亲戚家,每天除了找工作,他还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早起读报。

  “当老师那会养成的习惯,每天学习新东西,才能教出好学生。”林礼升回忆,有次大清早在江滨公园散步,他捧着几份报纸看得起劲,一旁晨练的老人凑过来搭话:“有啥新鲜事,能讲讲不?”他二话不说,合上报纸就聊开了,大到国际形势、国家政策,小到油盐涨价、街巷轶闻,说得通俗明白。刚开始听的人就三五个,后来周围晨练的人都凑了过来,几十个人把他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不时有人拍手叫“好”。

  就在那时,林礼升突然萌生了给大伙儿讲新闻的想法:“一些老人家不太识字,或者眼神不好看报吃力,我反正每天都要看,何不给大伙儿讲讲?”从此,他就一发不可收拾,每天自掏腰包买报纸,做笔记、说新闻成了他生活的全部,这一坚持就是近10年。

  手写稿纸堆了1000多份

  那次“即兴讲演”后,老林每天早上必来公园报到,树荫下、花坛旁,往那一站,家事国事天下事,张嘴就来,侃侃而谈。讲了半个多月,吸引了近百名忠实的听众,不论男女老少,大伙都亲切地叫他“林老师”。随后,老林又欣然接受邀请,义务到台江区文化宫给老人们说新闻。

  老林在公园“游击”式的讲演有了固定的阵地,时间也统一为每天14点至16点。2008年,因为场地拆迁,老林的时事攀讲点又挪到了闽江大桥桥洞下,依然每天下午准时,与大伙不见不散。

  为了讲好新闻,老林花了大量时间“做功课”。“就是多看新闻、记新闻。”林礼升告诉记者,他每天6点起床,去报摊买3~5份不同类型的报纸,从中选取国际、国内重大新闻以及和全市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等,然后写成笔记。近10年来,每日读报备课,他从未间断过。“这样的稿纸,家里都堆了1000多份了,满满一大箱子。”老林翻了翻手中一叠10多页的手写稿,自豪地说。

  为了说新闻至今没工作无对象

  一心扑在“课堂”,却放弃了找工赚钱,林老师的这份热心常被家人责怪为“不务正业”。可他依旧乐此不疲:“没办法,就是喜欢给大伙儿说新闻,它已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了!”许多听众深受感动,时常私下给他塞些钱,资助他的基本生活。“最穷的时候,车费是妹妹给的,兜里有时不到10块钱!”老林有些不好意思地嘀咕着,没钱不敢找对象, 已经42岁的他依然单身。

  “最苦的时候,想过放弃,可是真的放不下,每天一到点,看到大伙坐在桥下听的那股认真劲,我就有精神了,越讲越开心!”老林说,如今他也成了两街社区道德讲坛的一名主讲人,除了说新闻,还会向群众宣传精神文明建设、治安防范、减灾防病、邻里互助等等。“只要大家爱听,我能讲得动,我会一直讲一下去。”老林说。

  (福州日报记者 李蓓/文 郑帅/摄 通讯员 陈晓)

  (版权作品,未经福州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林芳】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