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闻人物
潘晨:病人的笑是她最大的幸福
2010-03-11 22:57:30  作者:陈敏灵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记福州市首届优秀人才、市传染病医院院长潘晨

  人物名片:潘晨,现任福州市传染病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市科协副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建中医学院兼职教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全国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专业全国常务委员,福建省传染科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十尺高墙,百丈禁区”,有人这样描述传染病医院。的确,“传染病”令人色变,传染病医院更让人望而却步。然而,有这样一个人,37年来坚守“禁区”,悬壶济世,用无悔青春书写生命的华章。

    她,就是福州市首届优秀人才、市传染病医院院长潘晨。

  最爱看到病人术后的微笑

   “做医生是我从小的愿望。”潘晨说,她生长在福州,小时母亲多病,才十一二岁的她经常要4点多起床,到医院排队挂号,妈妈看完病后一般都要过午饭时间。于是,她立志长大后要当医生。

    1973年,她从福建医科大学毕业后,来到位于榕城西门外荒郊的福州市传染病医院,踏上了37年艰辛无悔的行医生涯。

    “每次看到重症病人经抢救后露出的微笑,那种心底的喜悦无法用言语表达。”潘晨说,曾经有位患者在美国突发重症肝炎,当地几家大医院接连对他判了“死刑”。听说福州市传染病院有位医术精湛的潘晨医生,便怀着试试看的心态远渡重洋找到潘晨。在潘晨的医治下,半个月后就“起死回生”了。看到他欣喜若狂的样子,潘晨也觉得十分有成就感。

    都说医生很忙,潘晨也深感“时间不够用”。一个上午门诊100多号的病人是常态,办公室人员统计了一下,一年要接诊2万多号病人。有时,为抢救重症病人,她两三天都不能睡觉。为争取时间,潘晨每天总是提早半个小时来上班,经常没有双休日和节假日。

  多面手的快乐生活

     都说:“金眼科银外科,哭哭啼啼小儿科,婆婆妈妈妇产科,走投无路传染科”。乙型肝炎是感染率高、治愈难的世界性顽疾,艾滋病作为“超级癌症”,更是谈之色变。为了钻研这两个世界性的疾患,潘晨不顾自身被感染的危险,开展了大量艰苦的科研和临床实践工作,在乙肝、丙肝、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和肝功能衰竭的救治方面建树颇丰。

    近年来,她共撰写40余篇论文,出版专著2部,共有9项科研课题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有4项填补了省内空白。尤其在1998年她带领全院医务人员在省内率先开展《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研究,至今治疗人数累计近5000多例次,使我省重症肝炎存活率逐年增高。此外,由她主持研发的《治疗肝纤维化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治疗脂肪肝与酒精肝的制剂及制备方法》分别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中国发明专利权。目前,她还承担着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十一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以及省科技厅自然科研基金、青年科研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

     有人形容她是多面手,身兼教学、科研、临床、管理“四位一体”,而她解释说这些是有机统一的,互相促进。“工作的确很繁重,但我在放松时会选择唱歌和跳舞,这你看不出来吧,呵呵!”

   “敬业,勤奋,堂堂正正做人”,她是这样选学生的,也是这样去做人的,就如同她办公桌花瓶里盛开的兰花一样,高洁、清雅、不畏风寒。

  (福州日报记者 陈敏灵  通讯员 王家寿)

【责任编辑:熊志敏】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