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闻人物
六旬老翁完成《元峰村志》
2009-08-22 22:49:42  作者:赵锦飞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六旬老翁奋忙碌一年多,写下16万多字的《元峰村志》,这是闽侯首本村志,目前福建省图书馆、福州市图书馆等6家单位已经将此书收为馆藏,闽侯县档案馆还要求收藏村志的原始资料。

  一个小村庄  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元峰村位于闽侯县南屿镇北部,方圆不超过2平方公里,人口仅有1600多人。这个不起眼的村庄却有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令人刮目相看。

  村支书陈秀南告诉记者,元峰村走出的航天设计人员张大茂,参加过“两弹一星”设计,曾荣获国家发明三等奖一次,1984年被授予航天工业部模范。“村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就有6人。”陈秀南说。村里还出了国家一级编剧张英慧,创作的闽剧《兰花赋》荣获曹禺戏剧优秀奖,这个大奖填补了福州闽剧界的空白。

  “村里有这么多人才,所以我产生了编撰村志的想法。”《元峰村志》的编写者刘友华介绍说。

  老翁费时一年   写出16万字村志

  刘华友今年61岁,从去年3月起,他就痴迷上编写《元峰村志》。记者了解到,刘华友老人只有初中学历,四五年前曾参与编写刘氏族谱的经历。

    “因为闽侯没有一本现成的村志,所以只能参考县志等书籍,制定全书的体例。”全书的体例分为五章,分别是姓氏文化、沧海遗珠、风俗民情、村中今昔和荟萃人生,记载元峰村的方方面面。

  为了寻找资料,老人跑遍了省图书馆、市图书馆、档案馆等地方。“我还打电话到北京、上海等地,请老乡寄资料。”刘华友说。

  因为编写村志,老人发现,村里原有个畲族自然村,但是迁入时间一直是个谜,村里最老的蓝大爷也无法说清。

  刘华友整整一个月都在自然村转来转去,仍一无所获。后来在路上,他发现一块铺路的石板被清洗后,竟是元峰山一块墓碑,它记载了蓝氏祖先的内容。就这样,他弄清楚了蓝氏的源流。

  记者了解到,老人每晚奋笔疾书,有时要工作到凌晨一两点。今年4月,他终于完成16万字的手稿。

    (福州晚报记者 赵锦飞 通讯员 王峰)

【责任编辑:陈燐】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