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往事
走进鼓楼名园(图)
2007-07-16 12:16:07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卢美松

  福州是一座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在漫长的岁月里,名人辈出,留下了许多值得我们后人珍视的文化遗存,与名人密切相关的园林就是其中之一。那些分布在福州大地的名人园林,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闪烁着历史的光泽。为此,我们向读者介绍一些福州名人园林,让读者从中领略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富内涵。———编者

  杏坛

  位于学院前,今延安中学内,又名三百三十三怪石园,本是学台府地。清初建园,原为学院署,院址甚大,清乾隆时,督学朱笥河(大兴县人)所建,凡三进,后进略具园林之胜,亦为前代古迹。署有石碑,镌清代学使名。园内有“笔捧楼”,面北窗上匾曰“浮青阁”,跋云:“此间旧名为笔捧楼,以前夹两浮图也。然室共三面,闇不睹物。余撤而新之,毕见三山之胜,因即题此名。乾隆癸未(1763年)上巳,河间纪昀题。”

  楼北有亭,矗立于假山之上,原名“三百三十有三石亭”,系乾隆庚子年(1780年)督学朱竹君(笥河)所建。朱令岁科两试通省前列学士333人各献一石,并各镌其姓名于上。共得333石,秀、瘦、皱、透,众美毕具,输入学署,聚成小山,建一亭覆其上,笥河又为之创序,并题曰“三百三十有三士”亭,乃因其数而名其亭。朱还为题柱联云:“偶为选石看山计;若慰连床话雨情。”各石皆有名,如起凤、腾蛟、盘龙、飞豹之类,各以形似而名之。后来学使汪雨园(润之)修葺此亭,命姜珏、王应绥各绘一图,其一藏于学使署中。道光年间,钱云岩为福建提学使,见该亭各石倾倒剥蚀,亭额亦失所在,乃重加修建,罢其额曰“补石亭”。军阀统治时期园林被毁。民国时期,改作国粹中学,亭虽依旧,而三百三十三石已多数被市政当局移至西湖公园,不复旧观。建国后,改为女子中学、延安中学。因陆续拆建,至今旧址已无存。

  叶观国故居

  位于鼓楼区法海路34号,又称叶翰林府。叶观国(1720 1792),字家光,号毅庵、存吾,闽县人,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官至翰林院侍读,屡掌文衡,操守清严,好藏书,精鉴别。在文儒坊筑有“绿筠书屋”(今52号),沿街6扇门,上施门罩。第一进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减柱造木构架,硬山顶,鞍式封火山墙。第二、三进已被改造。

  府第占地约2000平方米。建于明末,清康熙、道光间重修。坐西北朝东南。主体二进,四面围墙,建有门头房及花厅。门头为三间排木构房,从门头厅下五级台阶进入石门,门内有三面环廊,廊下天井。首进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硬山屋顶。扛梁大厅,厅与厢房间木隔扇可以装、卸。横梁用材硕大,前梁长12米,口径40多厘米。梁与枋间之雀替为“一斗三升”造型。第二进为穿斗式木构架,其他与首进同。两进大厅地面及天井全用长条花岗石铺成。第二进西侧有小门通往花厅,花厅前后为花园,有假山、鱼池、沁香亭及花木。现较破旧。

  于麓山馆

  位于于山北麓,观巷之内。山馆构造颇见幽雅,中式双层砖木结构,并有小花厅。右边空地种有良种荔枝、龙眼、枇杷、秋桂冬梅以及各花卉。一年四季,满园红紫,吐艳争芬。原有许多人工盆景分布庭中,可见主人之风雅。当时系尤溪民军首领卢兴邦部参赞人物,深得卢的信任。1928年,受卢委派前往南京、上海活动,以解决卢部的军饷问题。

  杨愚谷是卢兴邦的得力外交干将,在上海旧法租界霞飞路(今淮海中路)租屋挂牌为卢部驻沪办事处。囊裹充盈,买地于山之麓。为晚年终老之窟。其兄杨大,以造假山盆景起家,为其弟兔营计,特选良材,精心塑造许多盆景,美轮美奂,增添风采。此屋落成未久,杨愚谷即为十九路军蔡廷锴所杀,此屋随之易主。

  于麓山馆新主人为陈文渊之侧室。陈文渊时任基督教四川会督,居家时少。她是基督教徒,因不惯山上山下庵堂林立、梵音嘈杂,又转售与任氏。

  此屋有楼名“受山迟月之楼”,有亭曰“扶持拜月亭”。大门两处镌有对联,其中一副曰:“颇思剥琢来知己;自署流庸作寓公。”有隐者之概。

  七十二峰楼

  位于鼓楼区文藻北路。又名“云左山房”,系林则徐仕宦后所购旧房,其父母均终养于此。

  故居坐北朝南,前临文藻河,是并列三条中轴线围合形成的一组建筑群。沿河有照墙一道,两侧为双斗旗杆;一侧设有鼓吹亭(金鼓亭)一座。亭与宅第之间有石板路。宅第毗连三座,面积共2000平方米。

  主座居中,前后三进,均为五间排木构建筑,周围风火高墙。原深82米,最宽处21米。主座大门有临街门楼,面阔五间,正中六扇门。

  门额上悬金字蓝地“尚书第”竖匾。两旁有十二扇木格子户扇,两侧各有两间门斗房。大门之内为二道门墙,内为三进院落。门后有插屏门,朱漆描金,上悬“父子翰林”横匾。

  第一进正中为杠梁厅堂,有天井,两侧为会客花厅;厅前两廊(天井两侧),安放仪仗与执事牌二十多面。厅北部有插屏门,门上有道光皇帝御书“福寿”横匾,旁有小文“愿卿福寿日臻,永为国家宣力”。插屏门上有清初画家许遇绘《岁寒三友图》。厅后有雨盖复龟亭,连第二进。第二进同样为五间排厅堂,分后厅、前房、后房,是林则徐父母居处。厅堂屏门上挂曹学佺绘《松鹤图》,侧壁挂林则徐之父林宾日绘《饲鹤图》。后厅是供奉林氏祖宗神主之处。第三进有庭院(天井)、披榭及五间排双层楼阁:底层正中为厅,挂有林则徐手书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东、西两厢分别为林则徐夫妇和长子汝舟夫妇卧室。楼上为藏书处,全用楠木书架隔成几区。此楼名“七十二峰楼”。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林则徐回籍养病时居此。

  主座东、西两侧隔墙外,各有一座三间排院落:西侧系坐北朝南二进院落,为林则徐胞弟沛霖住宅,内有花厅、天井、前后房和厢房等。东侧靠北部为二进院落,坐南朝北,正门向东开,系林则徐第三子拱枢住处,内有揖斗楼、小池、卧室等。林则徐逝后,房屋逐渐破损。民国37年(1948)6月19日福州特大洪水时,大部分被冲泡倒塌,后由附近居民搭盖。仅存主座二进木构架及东侧揖斗楼。1961年公布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福州市人民政府划出400多平方米地,重建“七十二峰楼”(藏书楼)。

【责任编辑:熊志敏】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