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冕:闽派批评是福建的骄傲
谢冕祝福晚报读者。
福州新闻网2月27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陈坚 文/摄)“我小时候在福州过年,年味非常浓,现在想来还非常有意思。”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已经86岁的谢冕老先生日前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正值新年,他高兴地回忆起幼年在福州过年的美好情形。此外,谢冕就当下高校中文教育、国内诗歌创作现状、闽派批评等话题谈了自己的见解,并欣然提笔祝福本报读者新年快乐。
“有很多好吃的,我和小伙伴们都很开心。”忆及幼时在福州过新年,谢冕觉得很美好。1932年出生在福州的谢冕,于1949年考入北京大学,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作协副主席。谢冕一直心系家乡,近年来经常回福州参加相关活动,年前他两次来榕参与研讨会,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以下为采访实录:
记者:能否谈谈您眼中的福州?当时考北大难吗?
谢冕:我1932年出生,1949年离开福州,印象中的福州木头房子多,中亭街到茶亭一带都是,台风一来吹得东倒西歪。我小时候生活在仓前山、南台岛,师大仓山校区那一带,住的也是木头房子。10年前,我住的木房子还在,现在看不到了。现在福州变化很大,高楼大厦很多。
我当时就读的是三一中学(今福州外国语学校前身),和我一批考上北大有几个人。当时北大好考,竞争没有这么激烈,现在孩子们竞争太激烈了。
记者:您对大学中文教育的现状满意吗?
谢冕:对当下高校中文专业教学,我不够满意,因为基础不够深,对中国古典作品时间分配不够。
现在外国的书读得多,这没错,继续读下去。中国的书,是不是应该多读?现在博士生有多少人读古代的经典呢?好多经典长满灰尘。
记者:您如何评价当下国内的诗歌创作?
谢冕:说中国没有出现优秀的作家、诗人、艺术家,是不对的,有优秀学者、作家。可能我是老年人了,有隐忧,觉得好的作品出得少。文章、诗歌要和社会、周围的一切发生关系,但是现实有错位,对过去有些遗忘。
诗人能做什么?现在诗人是在作诗,诗歌也写得很好,但是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不关心自己以外的人类社会。很多诗人只是关心自己小小的悲哀,小小的欢乐,小小的别人难以进入的天地。
记者:文艺理论界“闽派批评”占重要一席,您对此有何看法?
谢冕:若说学派要有共同的学术主张,闽派批评没有,只是因福建在一个时间里出现一大批从事文艺理论批评的学者,所以有“闽派批评”一说。可能福建水土对这些批评家有影响。
朱熹对福建影响很大,他倡导的儒家学派让福建人擅长思考。文艺批评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不仅是感性的,而且要有理性的逻辑组织能力、总结概括的能力,这是福建人的特点。福建人思维活跃,形成多种取向,认识和价值的取向,这是福建的骄傲,以一个普通省份,能和北京、上海两个大城市的文艺理论鼎足而立,别的地方没有。
- 闽山社俗香火胜(2019-03-06 15:26:36)
- 乌龙江畔道岐峰(2019-03-06 15:25:17)
- 船政“五连张”考析(2019-03-06 15:24:36)
- 絮谈黄任——“香草犹留名士韵”(2019-03-01 16:18:48)
- 漫谈曾晖春四代人与翁心存父子的世谊(2019-03-01 16:17:47)
- 龙祥岛“过双年”奇俗(2019-03-01 16:12:59)
- 福州冶山街巷掌故(六)(2019-03-01 16:12:05)
- 唐绮曾居鳌峰坊考(2019-03-01 16:11:14)
- “神行太保”叶景阳(2019-02-20 10:59:48)
- 福州含“猪”地名谈趣(一)(2019-02-20 10: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