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福州文化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2018-01-12 23:29:47  来源:福州新闻网

福州文化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朱紫坊打造漆艺聚集区。(资料图) 记者 黄立新 摄

  福州日报记者 朱榕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我市如何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连日来,记者进行了探访。

  产业根底深厚

  千年闽都的枝头,文化产业春意正浓。

  5家国家级文化产业园、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全国文化企业30强、21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众多国家级、省级荣誉花落福州,既是福州文化产业实力的全面展现,也将福州文化产业推上发展的“快车道”。

  多年耕耘,捧出桃李芳菲。网龙公司连续3届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福昕软件的文档和电子书技术全球领先,星网视易在嵌入式数字娱乐领域居全国第一,荟源会展公司已成为全国第三、福建最大的会展公司……

  2015年、2016年,全市文化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30亿元、26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分别为4.05%、4.15%。不难看出,文化产业已成为福州市的重要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

  《福建论坛》杂志社总编辑、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副会长管宁认为,闽都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根植于其自然历史文化的产业发展自然亮点纷呈。他举例,三坊七巷、船政文化等闽都文化影响深远,文旅产业资源丰富;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实力雄厚,为文创产业进行漆艺、寿山石、木雕等非遗主题的设计提供创意来源;以网龙为代表的新兴游戏动漫产业全国领先,具备先发优势和产业积累优势。

  政策引领有力

  福州软件园动漫基地主任陈榕认为,文创政策对产业的促进是立竿见影的。截至2017年12月,动漫基地累计兑现动漫扶持政策资金1.1亿元,培育出一批势头强劲的动漫游戏企业。

  “在文化强国及文化建设日益增强的大背景下,福州市陆续出台的文化发展政策,为企业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这对我们基地建设、软硬件设施提升、人才培养等方面帮助很大。”德艺文创副总经理张军表示。2017年,德艺文创荣获“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称号,实现福州市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零的突破。

  2015年起,由政府搭台、企业参与、保险公司政策配套的出口信用保险,为文化出口企业闽兴编织赔付了2起无法兑现的贷款。“投保后,公司敢于开拓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企业可放心大胆接单,一旦出现买方信用风险,保险公司将对出口贷款损失进行赔付,政府帮我们增强了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软实力。”闽兴编织副总经理邱仁安说。

  为更好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近期我市“动作频频”——组织开展了2017年度“文化企业十强”和“最具潜力文化企业”评选活动,以充分发挥优秀文化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在培育壮大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等8个方面,制定20条扶持政策,进一步明晰了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方向,促进文化产业加速成长为支柱性产业。

  闽江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副教授戴程认为,政府的引导作用,既有“面”上政策扶持,又有“点”上落实,在重点扶持时,既鼓励文化产业龙头企业,也将目光投向具备发展潜力的小微型企业。特别是运用政府引导资金和政策措施,帮助各个细分行业进行产业链的串联,串“点”成“线”,点、线、面集中发力,文化产业已迎来发展的春天。

  发展前景可期

  戴程表示,从现状看,各企业终端对一线实用型人才缺口较大,吸引人才的配套略显不足。同时,产业链尚未彻底打通,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可喜的是,政府正在补齐短板,制定积极的人才策略,打造产业集聚平台,像朱紫坊打造漆艺聚集区、晋安区建设寿山石交易市场等,都是政府推动产业聚集的积极实践。

  党的十九大指出社会需求已发生根本转变。管宁认为,福州文化产业也应转型升级,在提升服务质量和品位上下功夫、做文章。他建议,要将传统和现代融合,强化漆艺等造物文化和现代工业设计的结合,拓展使用范围和市场空间;将科技和文化结合,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结合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兴技术,创造出适合当代口味的智慧旅游产品;鼓励产业向高端产品和高端人才倾斜,依赖全球的人才资源,激发本土传统产业的创新活力,把握历史机遇,实现福州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


福州文化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点击进入本网专题

【责任编辑:林少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