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潘涛:打响闽中三年游击战争第一枪

2017-09-25 07:41:35来源:福州新闻网

  组织“打狗团”

  打击叛徒的嚣张气焰

  1932年春,仙游农民抗捐税斗争此起彼伏,县委书记谢刚在游击斗争中不幸牺牲,县委组织遭受严重损失。

  这年10月,莆田中心县委派林天和任仙游县委书记。潘涛立即与林天和四处奔波,找到了原县委委员罗迎祥、林植两人,重建仙游县委组织,林天和任县委书记,潘涛、罗迎祥、林植任县委委员。经县委分工,林植负责西区、罗迎祥负责东区、潘涛负责城区和南区。

  在城区,潘涛一方面联系地下工作的同志,一方面深入学校组织学生会;在南区,他恢复了傅厝一个党支部,发展了一批党团员,组织农民成立农会。

  由于潘涛工作出色,不久,他被调到莆田工作,任中共莆田县委书记兼莆田工农红军游击队政委。

  1934年春,莆田春荒严重,国民党当局不顾农民死活,派出军队下乡征粮。潘涛率领游击队在莆田忠门地区发动1000多名农民冲进区署,揪斗区长,开仓分粮给群众。这次斗争扩大了党在基层的影响,事后得到中共福州中心市委的表扬。

  4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被敌宪兵四团破坏,市委书记陈之枢等人相继被捕叛变。接着,叛徒带宪兵到莆田、仙游抓捕地下党员。莆田中心县委、仙游县委相继被破坏。

  当时,潘涛当机立断,召集涵江、江口、莆田城郊等地的地下党负责人开会,组织“打狗团”,坚决打击叛徒的嚣张气焰。有一天,叛徒关庆霖率便衣队到江口院里村搜捕地下党员,被“打狗团”痛击。一批革命同志及时转移,莆田沿海党组织和游击队没有受到破坏。

  于是,潘涛立足沿海地区,恢复莆田中心县委工作。他先后深入黄石、灵川、北高等村发动群众,组建游击武装队伍,开展打土豪、斗地霸、开粮仓、济贫民、抗捐税、除奸商等活动,使这些地区的党组织不断扩大。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恢复莆田中心县委的条件趋于成熟。9月,莆田中心县委在灵川西厝村召开党团干部会议,由王于洁任中心县委书记,潘涛、林阿朗、吴九满、郑金照、陈建新、罗迎祥为委员;潘涛仍兼任游击队政委,郑金照任队长。

  打响闽中

  三年游击战争的第一枪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国民党军队加紧对福建省各苏区、游击区进行军事“清剿”。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莆田中心县委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创建常太游击根据地,独立自主地转入游击战争。

  为了打开游击战争新局面,潘涛和郑金照带领沿海游击队和山区游击队潜入常太地区。游击队员巧妙地化装成挑柴赶集的群众,奇袭了国民党枫叶塘乡公所常备队,一举缴枪20多支、子弹数千发,拔掉了常太地区的反动堡垒,打响了闽中三年游击战争的第一枪。这次战斗,潘涛计划周密,指挥果断,为创建闽中游击区立下首功。

  1935年初,莆田农村又闹春荒,农民生活困顿。莆田红军游击队在潘涛的领导下,组织数百名群众,在笏石东津批斗地主詹柏,打开其谷仓,把数百担粮食全部分给群众。春耕在即,群众反映没有肥料下种,游击队又同群众一起打开北高的一家肥料行,把豆饼、肥田粉一一分给群众。通过一系列的群众斗争,莆田农村的革命形势有很大的发展。

  为了加强闽中革命的领导力量,莆田中心县委与福清中心县委于5月间联合成立中共闽中特委,由王于洁任特委书记,黄孝敏、潘涛、余长钺、刘突军、陈炳奎任委员。特委决定把福清和莆田两支游击队整编为闽中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和第二支队,分别建立罗汉里和常太游击根据地。潘涛任第二支队政委。

  10月下旬,王于洁、潘涛等在常太漈川召开军事会议,部署新阶段的游击战争工作。会后,潘涛领导的第二支队在常太地区大力发动群众,开展抗捐、抗税、抗租、抗粮斗争,同时打土豪、攻民团、杀恶霸,打击反动势力。当群众迅速发动起来后,各村纷纷成立农会和贫农团,向地主抗租、借粮。革命斗争的深入发展,致使常太地区国民党政权趋于瘫痪状态,地主豪绅销声匿迹,人民群众扬眉吐气。

  1936年3月,国民党当局派出军队、壮丁队、保安队共500多人对常太根据地进行“清剿”,由敌第四十九团夏德贵团长指挥。敌人采取“三光”政策,在根据地里烧杀抢掠,还分兵四路进攻第二支队,妄图消灭游击队。面对敌人数倍于己的优势兵力,潘涛率领游击队以灵活机动、神出鬼没的战术与敌巧妙周旋,展开游击战,牵着敌人鼻子团团转,使敌军晕头转向,疲于奔命,处处被动挨打。国民党当局慨叹:“奈山深林密,北剿彼窜。”此后,游击队又成功地粉碎了敌人一次次的“清剿”,保存了常太游击根据地。潘涛还率领第二支队与第一支队协同作战,主动出击,四处袭扰,搅得敌人顾此失彼,从而使闽中游击区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