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友人重拾“鼓岭假日” 分享“寻根”收获
-
白登德准备将拓本带回新西兰。
福州新闻网9月22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吴隽/文 廖云岚/摄)悠闲的午后,在山间僻静的小屋里,饮一杯沁着茉莉芳香的花茶,与三五好友谈心。百年前,避暑胜地鼓岭,是这样凉爽了外国友人的炎炎夏日。百年后,他们的后人又重拾这样惬意的“鼓岭假日”。不一样的是,他们手中还多了份这几日“寻根”的收获,亟待分享。
昨日下午4时许,新西兰友人白登德和鼓岭文化研究会顾问林轶南风尘仆仆地从山下回来,将4张印记未全干的宣纸逐一铺在大梦书屋门前的石板上。这是他收获的“宝贝”。
原来,为一解白登德的“乡愁”,昨日下午,鼓岭管委会特地为他安排了一趟前往仓山区博物馆的行程。这些宣纸是从馆藏的一块石碑上拓下来的,而这块石碑正是为纪念白登德的曾祖父华雅各家族中5位在中国过世的亲人而立的。
其中,白登德的曾祖父华雅各是鼓岭较早的传教士之一,在鼓岭过世。华雅各的儿子华惠成曾是福州英华学院老师。华惠成有个儿子,是美国海军轰炸机飞行员,1945年太平洋战争中,他为掩护队友撤退,牺牲在中国海域。这块石碑见证了华雅各家族在福州、在中国传播文化、传授知识,以及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的友谊岁月。
“我2001年、2002年住在中国时,就来看过它。这回把它拓印下来,我想也刻一块石碑放在鼓岭,在先辈生活过的地方更好地纪念他们。我还要把这4份拓本带回新西兰,装裱起来,让家族里的人都看见。”白登德兴奋地同友人分享。
另一位外国友人的“收获”,则“躺”在一本巴掌大的笔记本上。那是一幅昨日上午“新鲜出炉”的涌泉寺大雄宝殿的速写,虽只有草草几笔,却勾出了飞檐,带进了远山,颇有风格。笔记本的主人是儿时在鼓岭生活过的美国友人蒲美珠的丈夫唐纳德。他的本子里有上海的历史,伦敦的繁华,也有美国东海岸的闲适,如今,又多了一份鼓山涌泉寺的静谧。
“我夫人还记得她十几岁生活在鼓岭时,就曾去过涌泉寺,那时候的寺庙比较古老。1984年她故地重游,寺庙就重新粉刷过了。”唐纳德说,近百年前,在鼓岭、鼓山这片地方,不同信仰的人在这里友好交流。“我们都相信这样的友好,会一直延续下去。”唐纳德笑着说。
“他们与鼓岭、与福州,还有很多故事说不完。”鼓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2日,鼓岭寻根之旅将进入最后一天的行程,7个外国友人家族还将寻访他们祖辈、父辈曾工作过的华南女子学院、协和医院等地,一同追忆中外友谊诞生和升华的地方。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