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闽都 海纳百川起新潮
-
三坊七巷。
福州新闻网9月10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张旭/文 陈建国 杨勇/摄)2200多年,福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直延续“山在城中、城在山中”“三山两塔一条街”的古城格局,富有特色的山水城市空间格局被建筑学家吴良镛院士誉为“东方城市设计的佳作”。
2200多年,绵长的岁月沉淀出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闽都文风鼎盛,脉络久远,孕育出三坊七巷文化、船政文化、昙石山文化、寿山石文化等四大文化品牌和温泉文化、内河文化、福文化等系列品牌。
记者从市文物局获悉,目前,全市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474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处,列入国家涉台文物名录155处。
近年福州已经组织开展编制国保林则徐墓、福州文庙、省保报恩定光多宝塔(白塔)、新店古城遗址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体保护规划,完成闽安协台衙门、福建戍台将士墓群、芙蓉园、灵济宫碑亭、凤凰寺大殿、采峰别墅、石厝教堂、福州商务总会旧址、福垆寺、陈绍宽故居、白马桥、彬德桥等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涉台文物修复工程。目前,我市正在国保林则徐故居、罗源陈太尉宫及省保安澜会馆、东关寨、宏琳厝等单位开展修缮工作。
三坊七巷——中国半部近代史
三坊七巷是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古建筑遗存之一,被称为“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
区域内现存的古民居约有270座,有159处被列入保护建筑。以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等9处典型建筑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州三坊七巷保护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谢谦华说:“三坊七巷将引入‘互联网+’概念,进一步完善‘吃、住、行、娱、乐、购’等旅游六大要素布局。”
据悉,三坊七巷将在年底建成智慧景区服务平台。目前,当地已全面打通断头路,实现坊坊相连、巷巷相通,保证人流能顺利从核心区往坊巷外疏散;建设了智控中心,在街区所有主要出入口和坊巷口安装了人流监测系统,及时疏散引导。
-
马尾船政文化广场。
船政文化——近代先进思想之光
今年是福建船政创办151周年。中国第一艘钢铁战舰、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设计中国第一条铁路的詹天佑及中国天文学会创始人、紫金山天文台筹建者高鲁民都与福建船政有关。
福建船政所培养造就的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宣传的先进思想理念,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影响深远。
福建船政研究专家刘孝鋆说:“福建船政学堂的辉煌只延续了40多年,但它为近代中国先进科技、高等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方面留下了丰硕成果,造就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励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这些正是‘船政文化’的精神内核。”
“船政文化既是我们的民族文化,也是闽都特色文化,内涵极其丰富,需要我们不断地深入挖掘。”原船政文化管理委员会主任黄有锋说,为了让船政文化“可触摸”,近年来,马尾区加大对船政建筑群遗迹遗址的保护力度,先后启动了马尾造船厂轮机车间、绘事院等修复工程,并大力开发船政文化产业,大手笔建立船政格致园,复建船政衙门,打造船政古街、闽安古镇等。
2010年和2014年,船政文化主题展先后在台湾地区和法国举办。2016年,散落在法国的福建船政资料被“接回来”,在马尾船政学堂举办了《一个法国人的中国梦》专题展览。
-
昙石山出土的中华第一灯。
昙石山文化遗址——沉睡五千年的文明
走进这个位于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的昙石山遗址博物馆,你会看到这样一句话:“福建文明从这里开始”。
“作为中华文明的一朵奇葩,昙石山文化在福建史前文化的学术研究中独占鳌头。”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前馆长李国庆说,遗址博物馆新馆是2008年建起的,占地112亩,目前陈列出来的仅是墓葬区,还有三分之二没有发掘,如果其神秘面纱被全部揭开,规模有望超过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
经论证,考古专家判断昙石山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的氏族墓地,由下而上,分三个时期,距今分别为5000年、4000年、3000年左右。丰富的墓葬内容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那深邃的壕沟刻画出闽族部落的公共墓地,也展示了原始社会发展的脉络。
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刘晓峰于日前带领全国政协考察组来榕考察昙石山文化。
考察组建议,应持续深入研究整理“昙石山文化”内涵,形成一系列成果;统筹规划“昙石山遗址”,充分发掘并整合资源;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大该遗址的宣传力度,加强昙石山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合作,将昙石山文化进一步推向全国。
-
-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