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祯:甘为援藏“孺子牛”
刘祯(右)与藏族教师在一起。 (受访者供图)
福州新闻网9月7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吴隽)4日傍晚6时许,远在2000多公里外的西藏昌都天色还亮。忙完白天工作的刘祯,顾不上好好享受一顿晚餐,立刻又为晚上要召开的财务专题会忙碌起来。
刘祯是福建省首批“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队领队、福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每天都跟打仗一样。”援藏第二年,任职昌都第三高级中学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的刘祯,便受命挑起全面主持昌都三高行政工作的重担。从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到组织公开教务财务,再到多管齐下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大大小小的事儿都得亲自抓。
初到昌都三高,刘祯就深入各科室、年级、班级与课堂,与大家交流心得,全面了解学校以及民族教育特点与规律,并制定了一份详细的“三年计划”。他发现,教师们缺乏工作归属感这个问题亟待解决,于是充分运用曾在福州四中长期从事党务工作的经验,组织开展“藏汉亲”活动,鼓励汉族老师和藏族老师一对一结对子,同时安排2个党员教师带动1个群众教师。
“结对子活动,从业务方面到生活方面,都能带来深入沟通和进步。”刘祯与一名藏族副校长结成了对子,现在这位副校长正在驻村。刘祯一边为他提供业务指导,一边自掏腰包、联系朋友,陆陆续续共帮着给村里捐了价值上万元的文具、鞋子等物资。
“其实这里的教师起点不错,就是后期培训跟不上。”为了培养当地的教师团队,刘祯开设“三高夜校”,由他领衔,不定期地在晚上安排援藏教师为当地教师上课。除了大课堂,还分科目、分组进行“子培训”“微培训”,将各类业务帮扶一对一“送到家”。“我带的2个徒弟,在昌都首届教师技能大赛中分别拿了一等奖和二等奖。”刘祯自豪地说道。
为了解决学校教师团队没有学科带头人组建教研组的情况,刘祯前后奔忙,动用自己在福建省内的“关系网”,协调名师工作室和教科研中心,远程指导建立教研组。“现在,已经成立了2个教研组,其他的正在摸索中。”
自2016年6月刘祯带领的援藏团队来到昌都三高,一年时间里,当地教师团队的精气神足了,更有活力了,也更团结了。昌都三高2017届高考升学率达75.62%,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
别看主持工作风生水起,但3000多米的海拔差,给刘祯带来了生活上的许多不便。“到现在还每天嘴唇都干得发紫,走路快了、话说多了还是会喘。”一年多来,沉心工作久坐成疾的他,利用两个小假期,回福州做了两个小手术。但他有个信念,身为党员就不应该怕艰苦,在支教的每个日子里,不忘初心,不辱使命。
今年暑假,30多名第一批支援昌都的教师回到福州,这里迎来新一批教师。刘祯说,作为领队,他会坚持“站好岗”,至少完成自己制定的“三年计划”。“预计10月,福州外国语学校和昌都三高将成为结对子学校,以后我和昌都的缘分可就越来越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