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市政协聚焦补齐养老服务短板:加快建设步伐,实施医养融合

2017-08-25 16:55:26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邱陵

  福州新闻网8月25日讯(记者 邱陵)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服务日渐成为一个热点民生话题,也成为市政协委员的关注重点。24日,市政协组织召开关于《促进福州养老机构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办理协商活动,市政协副主席雷成财参加活动。

  据统计,福州现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17万,占全市常住人口总数的15.6%。面对日益迫切的养老形势,福州市民政局表示,将不断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加快改革创新步伐,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补齐养老服务的民生短板。

  现状:养老服务加快发展

  福州市民政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建成城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438个,实现了五城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共有农村幸福院607个,各级各类养老机构158家(含在建项目),其中公办80家、民办78家(含公建民营10家),养老床位数27999张,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24张。

  作为提案单位,市民盟在《关于促进福州养老机构发展的建议》的提案中,深入分析了养老服务发展中存在的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用房、民办养老机构轻资产投资、养老服务盈利难、护理员年纪偏大、专业知识不够,工资待遇较低、流动性过大,招聘比较困难以及养老机构医疗供需矛盾突出,护理型、康复型养老机构偏少,距离医养结合的目标还有较大距离和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多数都存在老年疾病,如果无法在机构内完成就诊并实现医保结算,就会给家属和社会带来不小的麻烦等问题。

  建议:统筹规划,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

  “顶层设计走在前头,加强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力度,才能实现养老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市民盟建议,在科学分析我市老年人口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要将养老服务纳入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解决养老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用地问题,在政策上予以倾斜。

  在医养结合方面,不少政协委员在实地参观百龄养老院等多家养老院后建议,在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简便的医疗机构;允许入驻老人使用“医保卡”或“新农合卡”在医务室结算。同时,鼓励养老机构和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实现就诊的顺利对接。

  此外,市民盟还建议充分运用智能科技手段,搭建互联网养老信息服务平台,让养老服务功能更加完善,调度更为智能化。

  回应:加快建设养老机构,研究解决在院使用“医保卡”问题

  座谈会上,市政协委员与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卫计委、市医保局等多家承办单位负责人围绕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进行探讨,充分协商。

  “养老服务是重大民生工程,政府已高度重视并纳入规划。”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福州已成立养老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直26家相关单位任成员,建立小组例会、督查和通报机制,共同推动困难和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今年,还首次将养老服务业发展列入市政府对县(市)区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促进养老服务工作上新台阶。”

  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福州市委关于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补齐民生短板确保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快补齐养老服务短板,高水平保障老年人服务需求”,对目标、任务、时限等内容均作出要求。

  市民政局表示,实施市级社会福利中心、双湖安置房改造为养老公寓和福建海峡健康养老中心项目,将12个县(市)区社会福利中心、24所医养结合护理型养老机构、67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820所农村幸福院建设任务下达各县(市)区,并出台奖补政策,做大养老资源总量。

  在保障养老用地上,按照《福州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的要求,从2017年起,五城区每年提供1幅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七县(市)每年至少提供1幅可建设不少于200张床位的土地用于养老设施建设。

  针对医养结合机构偏少的现状,市民政局提出实施医养融合工程,支持养老机构实现医保定点,到2020年,200张床位以上规模的养老机构要内设一级以上医疗机构,没有条件设置的,通过周边医疗机构提供延伸服务来解决。下一步,市民政局将加大与卫生部门沟通协调力度,共同研究解决在院老人使用“医保卡”问题。

  此外,福州还将实施智慧养老工程,拟投资3000万元建设全市统一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包括养老服务网、居家养老服务系统和养老机构管理系统三个模块,为老人提供医疗卫生、护理康复、生活照料和家政等服务。

市政协聚焦补齐养老服务短板:加快建设步伐,实施医养融合


【责任编辑: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