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三策堂”食“尚书肉”赏“肩头坪”
到罗源潮格村 领略惊艳“三宝”
-
村内最精美的“三策堂”。
福州新闻网7月13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郑瑞洋 通讯员 陈雁真 刘其燚)在罗源县起步镇,有处千年古村落,因唐代吏部尚书倪振随罗源湾海潮至此定居而得名“潮格村”,系福州市“文化艺术之乡”、罗源县老区村。
潮格村有“三宝”:唐宋至明清古民居20多座,有尚学遗风;村内美食“尚书肉”流传千载,以古法烹制;潮格“肩头坪”源于清朝,为县级“非遗”。
-
古厝内的一处木雕。
古厝
“三策堂”最精美
唐朝时期,潮格村是罗源最风光的地方、最繁华的商品流通交易区,造就了众多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宋代,潮格倪氏考中进士的就有18人之多。
村中有20余座唐末至清代的民居,保留至今。其中,唐朝吏部尚书倪振故居历史最悠久。
数量最多、建造最为精美的,是村中董氏一门12个兄弟所建的13栋宅院(明清建筑),称作“三策堂”。据史册记载:西汉儒学家董仲舒应武帝之咨询,作对贤良策,后人谓之天人三策,并以“三策”作为董氏的堂号。
漫步古厝,大门里“望众乡评”“耕读传家”“文魁”“武魁”的匾额,无不彰显尚学之风;屋檐下、门框上、窗棂中,皆是浮雕、镂空雕,既有植物、动物、祥云等图案,也有“郭子仪拜寿”等历史人物形象。
-
“尚书肉”以古法烹制而成。
古味
“尚书肉”千载流传
潮格村很老,既有古厝,也有古味——尚书肉。
相传倪尚书对烹调亦有研究,尤喜采用独特烹调方法秘制的五花肉。他每每烧肉,都会做满一盆,宴请亲朋,赠送乡亲。至今在潮格村,最让人期待的菜肴仍是“尚书肉”。
“‘尚书肉’要用柴火灶烧,用大海碗盛装,才能显示我们村的淳朴之风。从选料到烹饪,用的都是古法,才能保证肥而不腻,瘦不嵌齿。”村中精于此道的董大厨介绍。
-
“肩头坪”演出。
古艺
“肩头坪”再登舞台
箫管弦曲声中,七八岁的小演员身穿古装戏服,扮成小生、小旦、小丑等,站在大演员肩上,边唱边舞。
这是记者近日在潮格村目睹的“肩头坪”演出。它是伴随民间迎神赛会衍生发展而成的,有上百年的历史,是罗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城镇化进程,潮格村的“肩头坪”停演了6年。近日,起步镇在潮格村举办了民俗文化旅游采风活动,村里因此重组人员、拾老艺术、再登舞台,为游客带来“肩头坪”。
“从小生到坪柱,我演了50多年。”84岁依然健朗的村民叶森官,乐呵呵地用手机拍下表演场景:“老祖宗传下来的艺术是咱们村的宝贝,好东西值得代代相传!”
据悉,罗源今年在全市率先推出《罗源县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办法》,每年将投入上千万元资金扶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