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浠:“90后”女生对老建筑的守望

  历史为福州留下的老建筑早已成为这片土地的印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建筑如何新生?“90后”陈浠是土生土长的福州人,她和几个年轻人在仓山的老房子里翻新改造,开了一家工作室,用民间力量为保护历史建筑发声。(本期作者 包书平)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

陈浠:“90后”女生对老建筑的守望

  这栋老宅位于复园新村内,它仍被叫做复园里1号。它的红砖、黑瓦、蓝色百叶窗,依然是对历史无声的叙说。去年8月份,4位合伙人为老建筑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在这里开起了工作室,打造成为保护历史老建筑的小据点。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

陈浠:“90后”女生对老建筑的守望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在去年8月份之前,这里的模样近乎不堪入目。“垃圾堆放,部分房梁坍塌,洗手池、厕所乱搭建,像是一个废墟场。”陈浠回忆。为了活化复园里,重见仓山一角,陈浠和她的团队在复园里1号历经了242天的改造、翻新。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

陈浠:“90后”女生对老建筑的守望

  竹编的餐桌罩、闽江牌的缝纫机、煎药的陶罐子等等,这里的陈设品有的来自邻居朋友的馈赠,有的是从闽侯上街旧物市场买来,也有的是她在老房子拆迁时捡起来的。每个物件都和老宅气息相似。“许多来这里的人都说这里的装修很有外婆家的感觉。”陈浠笑着说,“我觉得这里就是大家的家呀!”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

陈浠:“90后”女生对老建筑的守望

  根据道路规划,复园里1号门口一条原本3米多宽的小路将进行道路拓宽,拓宽必须要拆除复园里1号。不久的未来,这里将和周遭的房子、植物、土壤变成大大的沥青路。“我们通过复园里这个地点,让关心这里的人们可以从当地寻找解决方案。”陈浠说。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

陈浠:“90后”女生对老建筑的守望

  作为民间文保中的一员,陈浠邀请好友,助阵开展“多个视角看仓山”主题的历史文物讲解活动。此外,她还举办各种艺术行动和社区推广,为老建筑发出心声。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

陈浠:“90后”女生对老建筑的守望

  “例如,我们想用2000块砖做活动,向所有爱仓山的人征集不同的声音,展示在复园里1号的三面新墙上。一句话是不够的,但2000句话就很有力量。”陈浠说。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

陈浠:“90后”女生对老建筑的守望

  这一栋300平方米的实体空间成为了关注仓山生活话题的发声平台。“我们开展‘复园家宴’活动,邀请社区独居的老一辈人烹饪家常菜,以及邀请不同的议题人物和大家边吃边聊,关于这个时代的‘传承’和‘冲突’,共同探索城市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陈浠说,“当然,这个场所接纳和包容各种话题。”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

陈浠:“90后”女生对老建筑的守望

  瓦片的肠、砖头的心、石头的颅……陈浠是一名插画师,喜欢观察人和事物,她将一组有关建筑的构成元素拟人化,希望人们更加重视城市中老建筑的“身体健康”。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

陈浠:“90后”女生对老建筑的守望

  “我们珍惜着即将消失的土壤和植物的种子”陈浠说,“我觉得仓山这片土地的土壤特别自由,它可以长出自己喜欢花花草草。”为此,陈浠将这里的泥土装进盒子里,保存下来。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

陈浠:“90后”女生对老建筑的守望

  陈浠说:“老建筑是一座城市凝固的记忆。对于老建筑,除了怀念,我们还有行动。”她不仅仅是在复原复园里,更是在复原一种情感,复原一种人和城市的关系。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