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大家头条

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四十八

“当代画坛巨擘”郑乃珖:开宗创派集大成 复兴工笔重彩花鸟画

发布时间:2017-05-19 10:25:37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邱陵

“当代画坛巨擘”郑乃珖:开宗创派集大成 复兴工笔重彩花鸟画

1936年,郑乃珖在福州。

  出生书香门第小时家道中落 师承艺术大师刘海粟

  艺术大师是怎么炼成的?既自幼承接家庭环境熏陶,又机缘巧合“半路出家”,郑乃珖属于前者,当然,除了一点点“天赋”,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的磨砺。

  1911年农历二月,郑乃珖出生在福州市西郊的闽侯上街沙堤村。家中兄姊五人,郑乃珖排行老四。这是一个书香门第:祖父郑菊三是清末举人,与近代翻译大家林纾同窗多年,为人正义痛恨官场腐败,终生不仕以乡村教育为己任, 名重桑梓;父亲郑世椿除精通歧黄之术外, 亦雅好丹青翰墨。

  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他从小喜欢诗文书画、金石篆刻,刻苦地临摹留散世间的历代名家画谱、碑帖,领略祠堂、道观、寺庙中壁画、彩塑的特色。

  郑乃珖的祖母,是乡村中颇具特色的画肚兜图专家。3岁,郑乃珖就开始照着肚兜画来画,菊花、桃花、莲花、蝴蝶、蜜蜂、蜻蜓,一张又一张学着画。5岁,他开始临着山光风景屋宇花卉实物写生,没钱买纸笔,就用母亲不用的一条骨簪在沙盘里,在地上画画。七寸长的簪子,竟被画到仅剩寸余。正是这种“铁杵磨成针”的刻苦劲,7岁的他就能为村里新龙舟画图案,博得人们喝彩。

  那时,郑乃珖常独自从闽侯步行到福州城里,去观摩各裱褙店中的书画。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太傅陈宝琛正好回到福州办学,郑乃珖听说陈太傅家中藏有不少书画,便通过亲戚、朋友的介绍,从陈宝琛管家那里借出不少作品,如获珍宝般临摹练习。

  郑乃珖尚未成年,祖、父便相继病逝,家道中落,留下母亲独自一人艰难抚养孩子。年幼的郑乃珖十分懂事,帮助母亲砍柴放牛之余,还进入福州城内裱画店学习技艺。15岁时,郑乃珖随姐夫远渡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南洋国家谋生,在咖啡店当学徒,并继续自学书画,为人作画、写对联。

  海外漂泊的生活,点燃郑乃珖矢志从艺的斗志。他渴望得到更新、更多知识的欲望日渐旺盛,翌年他毅然卷起铺盖,返回祖国。20岁,在家人鼎力支持下,郑乃珖北上就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这所成立于1912年的学校,是中国最早施行正规艺术教育的学校,掀开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史上的第一页,开风气之先,培养出大批美术人才。

  求学期间,郑乃珖拜在艺术大师刘海粟门下,涉猎素描、透视、构图、色彩等西洋绘艺精华及中外画史画论,并有机会结识到云集上海的艺术名家,如张大千、钱瘦铁等,汲取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宝贵的艺术养分。

  遗憾的是,母亲长期依靠针线活、典当物产维持生计,收入微薄,难以维系高昂学费,郑乃珖带着强烈的不舍,中途辍学走向社会。幸运的是,他此时已较好掌握传统、现代绘技,为日后发展突破奠定了牢固坚实的基础。

  成名之后,他画榕荫放牧时说:“那是为了追忆年少时清贫艰辛的生活。”他还为他母亲画过肖像,感激寡母在十分困难的环境下抚养他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