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大家头条

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四十六

“楹联鼻祖”梁章钜:一代福人多暇日 千秋大业擅名山

发布时间:2017-05-12 10:33:52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王礼林

“楹联鼻祖”梁章钜:一代福人多暇日 千秋大业擅名山

梁章钜

  做学问爱琢磨喜创新著《楹联丛话》

  所创联话文体填补中国文学理论空白

  对联又称对偶、春联、对子、楹联等,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艺术形式。楹联习俗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重大价值。但在1836年以前,中国楹联发展还处在最粗矿的“原始社会”阶段,文学理论研究为零。

  而梁章钜创制的联话文体,填补了中国文学理论的一个空白。史料记载,梁章钜在做学问的过程中,爱琢磨,喜欢创新。他认为刘勰编撰的《文心雕龙》,是最早的文话文体。钟嵘的《诗品》,自然是诗话的先声。而宋王铚的《四六话》、谢伋的《四六谈麈》、清毛奇龄的《词话》、徐釚之《词苑丛谈》,更是把词话的各个方面都照顾到了,这样,任彦升的《文章缘起》没有涵盖到的,基本上都有了。

  有天梁章钜不禁困惑道:“为何单单楹联领域无人问津?”他观察发现,楹联从唐、五代以后长盛不衰,且越来越为人们喜闻乐见,但历代文人、学者囿于传统观念,视之为旁支小道,难登大雅之堂。所以联家、联语比较少见于史籍。

  一直热心楹联文化的梁章钜,见此状况,突然觉得有强烈使命感。1836年,梁章钜上任广西巡抚兼署学政,其间他广泛搜集楹联资料。这种执着,近乎疯狂,如梁章钜喜欢看大戏,他把所看到的戏棚台柱两侧的佳联他都抄下。就这样梁章钜花了两年业余时间,编撰完成《楹联丛话》巨著共十二卷,收入联话600余则,涉及联人数百,作品上万。

  后来,朋友知道后,都热心帮助收集,又寄来不少对联佳作,梁章钜就又着手编撰《楹联续话》。《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接连问世,引起广泛关注,好评如潮,一时洛阳纸贵,各地又纷纷翻刻出版。看到这种情形,梁章钜一鼓作气,进一步收集资料,编出了《楹联三话》。这时候,他已73岁,过了古稀之年了。

  本来,梁章钜还想继续出《四话》《五话》的,只是老迈年高,疾病缠身,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办法实现。两年后,时年75岁的梁章钜就逝世了。

  好在梁章钜的儿子梁恭辰也喜欢楹联文化。子承父业,梁恭辰接着编撰了六卷本《楹联四话》,体例基本上也是依照《楹联丛话》。原先梁章钜编撰了《巧对录》八卷,梁恭辰又编撰了《巧对续录》上下卷。

  梁章钜父子编撰的《楹联丛话》系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楹联的著作,对楹联发展的源起、演变作了有价值的考证工作,初步建立了楹联分类体系,涉及了楹联美学、理论的一些方面,在中国楹联史上具有开创性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