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闽安古城发掘出清初古城墙 见证军事重镇历史

2017-05-05 14:29:41  来源:福州新闻网
  

闽安古城发掘出清初古城墙 见证军事重镇历史

  发掘出的古城墙遗址。

  福州新闻网5月5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邱泉盛 通讯员 黄新锦 陈晓静 郑婷 文/摄)昨日记者获悉,福州市考古队上月开始对闽安古城墙北界水门道中段部分进行发掘,让这段埋于地下的古城墙重见天日,根据目前发掘情况来看,是清初的古城墙,与文献资料中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相符合,距今有300多年历史。

  据长期研究闽安历史文化的杨成和老师介绍,前几年曾在闽安协台衙门考古一次,此次是考古队第二次在闽安古城发掘考古。

  考古队发掘出清初古城墙

  据了解,上月14日,福州市考古队根据市文物局的要求,开始对闽安古城墙北界水门道中段部分进行发掘。昨日,记者在马尾闽安发掘现场看到,一段七八米长的城墙遗址已露真容。城墙保存较为完好,所用条石几乎没有大的破损。在现场,已挖出一个五六十平方米的基坑,工人在考古队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进行挖掘和出土物分类,考古队员则在一旁记录数据、拍照。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古城墙的发现有偶然因素。闽安历史文化工程一期施工过程中,工人挖到了一块古朴的砖墙,马尾区房地产开发公司下令停工,派人保护现场同时通知市文物局前来查看。

  “据村民反映,这里曾有城墙的迹象存在,但缺乏考古地层学上的证据证实。我们进行发掘的主要任务就是探明闽安古城墙的始建年代、性质和修造工艺,描绘出古城墙大致的分布范围和走向。”考古队工作人员表示,要确定城墙的走向范围,一方面通过局部发掘,另一方面通过走访村民等形式调查,还要结合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目前来看,可明确是清初的古城墙,与文献资料中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相符合。古城墙周长332丈(1107米),以城隍庙为标高点,将早期的闽安城包裹起来。”

  城墙走向布局待进一步探明

  “现在发掘出的这段城墙为东北-西南走向,宽约4.5米。闽安古城墙与其他城墙最大的不同点在于,这里的地层基础土质软,修建城墙时经过几层夯筑再填上石头,还打上一排木桩加固,可以说是闽安古城墙修造的特色之一。”考古队工作人员说,“现在的工作难点一方面是如何将晚期的地基和早期的城墙分离。你看坑内的那堆乱石,其实是后期居民建房填的地基,结果跟早期古城墙‘融合成一体’。另一方面,从清代起就有人利用城墙进行搭盖,这些可能是民间所为,也可能是官方行为,无形中增加了剥离城墙的难度,当然具体情形还需要考证。我们进行考古就是从地层学的证据出发,根据出土物等判断石头跟城墙是不是处于同一时期,会不会是城墙凸出的‘马面’等。”

  闽安古城墙的南段分布有不少民房,东段沿江岸而建,因未发掘,城墙保存的程度范围尚不清楚,从西门至闽安中学的西段保存状况不容乐观。考古队工作人员建议接下来发掘几处有城墙迹象的区域以进一步探明城墙的走向布局。

  杨成和介绍,闽安古城自古就是福州的军事要塞和海防咽喉,宋朝在闽安设立监镇卫,明朝时建监镇衙城。“根据史料和考古人员的发现,这段城墙就是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时任福建提督马得功在闽安与郑成功交战,战后动用人力物力修建城墙,也就是石头城,修建时使用原木桩夯牢基础,木桩直径达10厘米,入土5米至10米深。后来马得功还将建造城墙的过程上书给皇帝表功。”

  杨成和介绍,无论是监镇卫城还是监镇衙城、石头城,都说明了闽安作为福州地区边防重镇的重要地位。古时很多战争在闽安就已打完,没有波及到福州府地,所以会有“未进会城,先进闽安”的说法,体现了闽安古镇“安镇闽疆”的作用。“闽安古城墙北界一段的发掘,进一步见证了闽安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军事重镇地位。”杨成和说。

【责任编辑:钟培培】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