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新闻

剧团改革突破局限 古老戏曲文化在闽焕发新活力

2017-02-20 15:41: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福州2月20日电 (黄雪玲)“福建戏,好看!”“有味道!”19日,第十三届福建省戏剧水仙花奖决赛在福州落幕。连续11天,350多名闽剧、梨园戏、高甲戏、芗剧(歌仔戏)、莆仙戏、木偶戏等地方戏剧种的选手同台竞技,吸引了上千观众走进剧场。

  如今,戏剧、戏曲的生态环境正在衰退。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福建地方戏如何激发活力、再续辉煌?这也是此次大赛引发的思考。

  福建专项扶持地方戏曲

  “现在的福建地方戏,无论是戏曲文本创作,还是戏剧表演者,都出现了年轻的艺术人才,让人振奋。”大赛评委、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原院长王评章告诉记者,此次参赛的戏曲创作、演出水平以及舞台呈现效果,较之往年,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在中国的戏曲版图中,福建是个高地。在王评章看来,福建这个戏曲“高地”拥有诸多优势,除了有古老的梨园戏和莆仙戏,也有年代较近的闽剧、歌仔戏,还有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泉州提线木偶,剧种十分丰富。

  “新时期以来,福建戏曲文学创造力旺盛,不少剧目题材成为地方戏曲宝库中的优质资源。”王评章认为,优秀的剧目题材一定程度上还助推了福建戏曲的发展,增强了福建地方戏的舞台表演水平。

  此外,由于生态环境、风土人情、音乐与语言方面的不同,福建各个剧种呈现了独特性、多样性,被国内外戏曲爱好者所追捧。

  福建的戏曲之所以能够创新、传承和发展,除了剧种自身的独特点,还离不开宽松的观念、体制、政策扶持和人才使用。

  “人才的培养是地方戏传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王评章介绍,福建近年来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举办了“中国剧协会员培训班”、“知名演员读书班”等系列培训班,给青年编剧、表演人才的成长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空间。

  同时,福建力推“濒危剧种、曲种抢救工程”,设立省级地方戏曲扶持专项资金。2015年至2017年,每年投入800万元扶持剧目创作、人才培养、剧种抢救等,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地方国有戏曲艺术表演团体捐赠收入实行财政配比政策等,以扶持戏曲传承发展。

  剧团改革在路上

  福建地方戏虽处“高地”,在许多专家看来仍有不足和有待突破之处。

  首先是演员的唱腔问题。“戏曲有‘唱念做打’四功,‘唱’在其中起着领衔的决定性作用。近年来,不少演员的唱腔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相比真正的大师,水平仍有待提高。”王评章说,“福建方言种类多,方言中的仄皱音多,剧种小而多,这些因素客观上都增加了演唱难度。”

  “演员传统唱腔弱,跟剧团乐队的水平也有关系。”王评章认为,有的剧团规模、剧种太小,很难吸引优秀的乐队人才,乐队整体水平较低,于是就会出现演员音高不准、走调、唱破音等问题。

  福建省一级编剧周长赋还提出,眼下戏曲行业编剧还存在剧本数量少、质量参差不齐问题。“近来,也出现了一批年轻的剧作家,他们的文学功底好,但是生活积累和戏曲、剧种、舞台的积累比较少。”

  “要改变中国戏剧窘境,就要重视青年编剧人才的培养与成长机制。”周长赋建议,一个戏曲编剧的成长过程是漫长的,需要创造机会,让青年编剧家“不慌不忙”地在实践中积淀知识、丰富经验,在与舞台、剧种、演员的密切接触中,逐渐掌握创作要领。

  此外,福建不少剧团还得努力在市场和艺术之间寻找“生存之道”。

  “仅是高甲戏,泉州就有80多个剧团,竞争十分激烈。”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负责人何杰说,目前市财政拨款只够支付剧院的基本工资,其他收入还是要靠走市场。

  因此,创作作品既要考虑到传承艺术,还要考虑市场的认可程度。“我们剧团每年排两三个新戏,不断加工,提升演员素质,这才有竞争力。”

  “目前中国戏曲部分思想过于老旧,可以注入现代更为引人深思的题材,哪怕引入西方的题材,都能够让戏剧进一步向前发展。”为此,何杰在探索,根据观众的年龄对高甲戏进行改良。

  针对小学生,他将普希金童话、中国的寓言故事融入高甲戏,走进校园展演童话剧。针对青年观众,他尝试西戏中演,创作了《美女和野兽》、《钦差大臣》等剧目。

  “扎根传统,然后创新。”何杰认为,在不违背艺术规律、不丢失文化中最精粹部分的同时,部分戏曲可以尝试进行剧种的跨界融合,比如梨园戏可以融入川剧唱腔等。

  今年元宵节期间,何杰编排了高甲戏的唱腔音乐会,连续展演了三场,且场场爆满,其中不乏众多年轻的观众。“现代化剧场的出现,使得戏曲的演出形式更为多样,必要的舞台装置有时也可以丰富戏曲氛围。”

  此外,在何杰看来,将地方剧团推向海外,加强剧种的国际传播,可以使地方戏曲更精致。“这个过程也是戏曲的整顿、改造和提升过程”。

【责任编辑:伊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