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
宁德下党乡农民人均收入破万元:弱鸟如何先飞?
-
鸾峰桥:全国单拱跨度最长的贯木拱廊桥。
福州新闻网1月15日讯(记者 包书平 文/图)吃不饱穿不暖,还跳广场舞?在早年深山沟里的下党乡,对于老百姓而言,广场舞这项“城里人”的娱乐活动是不敢想象的。
1月14日下午,连日阴雨的寿宁悄悄放晴。一路蜿蜒盘山的“小高速”路上,青山绿水不断映入眼帘。记者琢磨着,这样一个远离闹市的“世外桃源”,没有任何工业基础,要依靠什么来打破贫困?
寿宁自古就流传着“地无三尺平,路无三尺宽;出门要爬岭,开门就见山”的民谚。位于闽浙交界、深山沟里的下党乡,是寿宁县最边远的山乡之一,上世纪80年代,曾是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点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镇”。当地群众群众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生活及其艰苦,梦想着走出大山、摆脱贫困。
1989年7月19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冒着酷暑徒步跋涉2小时多到下党现场办公,用“异常艰苦、异常难忘“来形容此次下党之行。在此后的在闽工作期间,他还两次到下党协调解决当地的建设发展难题。
要致富先修路。
寿宁县委、县政府按照当年习近平同志当年的指示精神,先朝交通疑难杂症“开刀”,全力破解交通瓶颈:开通了总长12.5公里的进乡公路,加快硬化出县、出省等公路水泥路面,打通隧道等等,实现镇镇有干线。
他们还建起了中、小型电站,中、小学教学楼,卫生院及村级议事场所、基层所站服务场所等;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电网、电视信号、手机信号全覆盖。群众就医、就学、居住、出行条件大为改善,广电,宽带,手机等现代科技产品进村入户,逐步缩小了与城市的鸿沟。
-
从廊桥望向窗外的下党村。
道路通了,信息畅了,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滴水穿石”、“弱鸟先飞”。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又开始兴办民生事业、改善教育条件、筑牢人才队伍,脚踏实地抓发展,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16年,下党农民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群众的腰包鼓了,脸上也挂起了笑容。
发展要因地制宜,助推旅游产业正是下党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所在。
2016年,寿宁县立足当地红色文化的特色资源,推进资源整合与保护开发,加强对古道、古出落的修复以及相关历史人文资料的收集整理,推进鸾峰桥红色文化主题公园核心区、杨溪头廊桥水库休闲区、碑坑古民居民俗文化区和下屏峰村美丽乡村建设,把下党建成一个“红色文化”为主旋律的旅游胜地。
如今,下党已先后被国务院扶贫办、国家旅游局列为旅游扶贫试点村和全国首批乡村旅游扶贫观测点。
-
修旧如旧的古街。
下党“颜值”的提升,也吸引了周边游客、甚至是国外游客的到来。来自福州的市民陈先生带着妻儿,一边观赏鸾峰桥,一边拍照留念。“早就听朋友说下党乡山青水绿,历史人文景观也好,这不,趁着周末,我带家人过来走走。”
如今的下党乡有自己的文化广场,还安装有大屏幕电视。老百姓白天忙活完了,晚上就不约而同地聚到这里跳广场舞。老百姓越跳越年轻,小日子越唱越红火。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