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疍民渔歌:千年渔歌 恐成绝响
-
疍民渔归渔歌起。
福州新闻网12月15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万小英 陈丹/文 张旭阳/摄)闽江之上,曾有这样一个特殊族群,他们以船为家,在风浪中讨生活,被称为疍民(疍,读音dàn)。长期的水上生活,让他们创造出独特的民歌形式——疍民渔歌,历史或已逾千年。
上世纪50年代,随着疍民大规模上岸定居,疍民渔歌鲜有人唱,至今濒临失传。2009年6月,疍民渔歌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年过七旬的非遗传承人叶礼明,靠着一支民间合唱团,坚持在闽江两岸传唱疍民渔歌。
疍民渔歌源于水上生活
12月1日,下着小雨的苍霞公园内,叶礼明带领苍霞和谐之声合唱团唱起了疍民渔歌。渔歌为福州话所吟唱,调子悠长似山歌对唱。
“疍民渔歌源于疍民的水上生活。过去,疍民居住在闽江一带,以船为家,几家人的船连在一起,也叫连家船。他们没有娱乐,就靠歌唱自娱,唱的歌也被称为闽江水上渔歌。”叶礼明说。
据《辞海》释义:“疍民是过去广西、广东、福建沿海一带的水上居民。”作为汉族中一支特殊的民系,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的闽越族。古时,福州有许多地方还浸在水中,秦汉以后才慢慢浮出水面,疍民主要分布在义洲、帮洲、三县洲、鸭姆洲、鳌峰洲、泛船浦、上渡、中洲和苍霞洲等地。据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官方统计,台江一带疍户万余户,达数万人。
依据现有文字记载,福州疍民渔歌分为“盘诗”和“唱贺年歌”两种主要形式。歌词丰富,内容与疍民传统生活息息相关。“盘诗”类似于山歌对唱,多为男女对唱形式,或为求偶,或为嘲谑,或为互祝平安吉祥。“盘诗”有一定的曲调,除开场歌外,唱词都是依对方问词作答,属于即兴发挥。譬如:以开场歌“一条竹仔软丝丝,撩你对面来盘诗,跟你上段盘下段,莫盘坏诗盘好诗”为引导,便开始对唱。
而“唱贺年歌”则是正月初二至初四时,疍民向岸上人讨粿时所唱的吉利歌曲。此类歌词有:“正月正头开大门,只见龙凤两飞翔,船下贺年船规矩,只求吉利福寿长。”“一粒橄榄一碟姜,茉莉赛过夜来香,蟛海故赢金钱蟹,斋粿不输马鲛鲳。”有的贺年歌长达十句或十二句。据悉,疍民渔歌还包括“端午采莲歌”等。
-
众人表演渔歌对唱。
老福州记忆中的渔歌
遗憾的是,1950年以后福州疍民大规模上岸定居,在改善生活条件的同时,像渔歌这样的疍民传统濒临传承困境,如今只有极少数人会唱。
70多年前,叶礼明出生在闽侯闽江边,家中排行第四,出生后因为母亲没有奶水,便被寄养在疍民奶娘的渔船上,直到4岁才离开渔船。
十几年前,叶礼明到福州文化局工作,开始寻找疍民渔歌的工作,还曾到上下杭探访疍民和拜访福州民俗专家,收集学习疍民渔歌,如今能熟唱20多首疍民渔歌。“疍民渔歌亟待进行抢救性的搜集、整理和挖掘工作。”叶礼明称,目前他和几个音乐爱好者筹办的苍霞和谐之声合唱团,还在坚持传唱疍民渔歌,“这个项目当年得到原苍霞街道书记徐超和苍霞新城社区的大力支持,恐怕这是唯一仍在唱疍民渔歌的团队了。”
叶礼明说,合唱团共有60人,大多是退休老人。他每周都会到公园教大家唱歌,并通过交流活动,把疍民渔歌唱给更多人听。然而,合唱团没有疍民的后人,真正听过疍民唱渔歌的人也不多。
“再不保护疍民渔歌,可能就听不到了。”本月初,记者寻访到疍民后人连仁华,他说了好几个“太迟了”。60岁的连仁华是帮洲人,年轻时喜欢地方戏曲,会拉二胡,能熟唱20多首渔歌,还用心整理了疍民渔歌歌词。他说,到了他这一代,疍民已经上岸,那时很多疍民到航运公司上班,“公司有两三位老人特别会唱渔歌,可惜他们都不在世了。”
疍民渔歌的濒危,引起了官方重视。上世纪80年代末,台江区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力量,进行大规模征集和整理,编辑出版《中国歌谣集成·福建卷·台江区分卷》,收入大批水上渔歌。但是,后续工作未跟上去。2014年台江第三中心小学设立了疍民渔歌培训基地,遗憾的是没有撑下来。
-
非遗传承人叶礼明在闽江边吟唱疍民渔歌。
附:疍民渔歌一首
侬是水上讨渔婆,母女二人下江河,
天晴是侬好日子,拍风下雨没奈何。
侬今使力来拔篷,一篷能转八面风,
篷转风顺船驶进,看着前面好地方。
妹你驶船莫大意,好好送客回家乡。
江上渔歌唱不尽,鱼香米香水也香。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