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世界级、23个国家级,徜徉山海拾取“闽东之光”
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人文,可以从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拥有着绝美山海画廊风光的宁德,细数起文化遗产来也是令人咋舌:4个世界级非遗项目、23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琳琅满目,令人惊艳。
通过寻找散落在闽东大地上的非遗印迹,那些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匠心独具的民间技艺,拼凑出一张完整、鲜活的宁德人文地图。
位于宁德北部的寿宁县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与南部的蕉城区漳湾镇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一个建在山中,一个入到海里,遥相呼应。这两项技艺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桥梁史、船舶发展史上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至今,木拱廊桥仍在群山中跨山涉水,“水密隔舱”技术则应用于现代船舶制造中,依然闪耀着闽人智慧的光芒。
在宁德那些出圈的“网红”古镇、古村落中,位于蕉城区西北部的霍童古镇和屏南县的龙潭村名声远播。一个是人文底蕴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之乡,一个是经文化赋能复兴重生的古村落,两者的国家级“非遗”含量对比并不悬殊。
集文功、武功为一身,只用一根线就能让四十多斤的狮子在舞台上起飞的霍童线狮享有“中华一绝”的美誉。
国内研究人文专题自媒体大号“不相及研究所”写到霍童线狮,认为:“线狮在霍童古镇是一种家族记忆,仿佛是氏族内部的拓展训练,全员参与,献计献策,而这也许是脱胎于提线木偶的霍童线狮能自成一派并流传下来的真正原因”。
由提线木偶生发的民俗、戏种在宁德分布广泛。包括以人偶造型来表演的霍童铁枝、屏南四平提线木偶戏、周宁首章杖头木偶戏、福鼎提线木偶戏、柘荣提线木偶戏……都是在方寸之间执掌乾坤,演绎王侯将相、才子佳人、平头百姓的戏如人生。
除了门派繁多的偶戏,屏南还有被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的四平戏。这一古老戏种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被发现于龙潭村。“四平腔”是盛行于明末清初的古老声腔的纯正音脉。
这些戏曲与祭祀、节庆等民俗活动密不可分。
说到宁德的民俗文化,在上榜的国家级、省市级非遗项目中,畲族可谓是“遥遥领先”,涉及民俗、民间技艺等多个领域。宁德作为最大的畲族聚居区,畲族人民在此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畲族文化。
福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当地的畲族同胞一定会戴上以畲银锻制技艺制作的银器盛装出席,高唱代代相传的畲歌,致敬先人。
每年正月十六,屏南县巴地村,畲族百姓会举行“舞火凤”仪式,舞起象征畲族图腾的“火凤凰”。全村人围着篝火唱畲歌、跳采茶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这一民俗传承至今已有700多年,是巴地民众代代相传的生活记忆。
比“舞火凤”历史更悠久的,是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柘荣剪纸。这一非遗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袁秀莹,根据自己的童年记忆剪出了百名儿童各种玩乐嬉戏的《百子图》,获得了国际剪纸艺术节“终身成就奖”。
宁德,也是福建重要的茶产区之一。包括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和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在内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2022年被列入了世遗名录。
坦洋工夫制茶技艺传承人林鸿、郑培民、郑国等人,坚持十二道费时费工的手作工序,在传承中创新“养、醒”制茶工艺,将坦洋工夫制茶技艺发扬光大。
当代的宁德茶人,拓宽了从宁德三都澳开埠后“坦洋工夫”的“出海”之路,在“一带一路”的新时代航路中扬帆起航。
从非遗文化看宁德,从宁德看小康中国。更多在文化传承、创新路上努力的人的故事,将在1月6日举行的第十七届小康电视节目工程系列活动中精彩呈现。让我们相约宁德,用真实影像记录时代,用鲜活创造弘扬中华文明。
- “福工福匠”作品展出(2024-01-04 09:41:29)
- 以乐为媒 闽清大力弘扬非遗文化(2023-12-24 14:13:06)
- 闽清举办陈旸音乐节暨非遗体验日活动(2023-12-24 11:03:15)
- 惠安非遗走进福建理工大学(2023-12-24 09:28:35)
- 耳聋伯元宵第四代传承人林威弘扬老手艺(2023-12-21 08:31:38)
- 福州上下杭入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打造“双杭非遗IP”(2023-12-20 09:07:01)
- 福州上下杭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3-12-19 21:55:00)
- 福建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十大优秀案例公布 福州上下杭景区上榜(2023-12-17 07:57:43)
- 蒋燕钗:39年治愈数千蛇伤患者(2023-12-09 08:14:59)
- 20个国外非遗项目亮相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2023-12-07 16:43:38)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