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大黄鱼游出百亿产业链
日前,在宁德大黄鱼产业园,入驻企业有的忙着加工大黄鱼,有的忙着厂房装修,有的忙着产品装车发货,一派繁忙景象。作为福建“海洋经济”重点项目,该产业园紧紧围绕宁德大黄鱼文化,致力于打造以大黄鱼产业为龙头,带动海产品交易、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等全产业链发展的智慧型海洋经济产业平台。该项目A1地块计划入驻企业19家。目前,有11家水产品加工企业进场装修,3家企业已投产。
行走于产业园,扑面而来的是宁德大黄鱼产业蓬勃发展的气息。上世纪70年代,大黄鱼曾一度濒危,如今,宁德市已将其发展成为中国养殖规模最大的海水鱼,“濒危鱼”变成“致富鱼”。2022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07.2万吨、渔业产值343.2亿元,其中大黄鱼产量19.47万吨,占全国80%以上,产值88.75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每10条大黄鱼就有8条来自宁德。宁德大黄鱼产业已形成由苗种繁育、人工养殖、加工销售、渔药饲料、渔机网具、仓储物流及旅游餐饮等组成的完整产业链,在福建乃至全国海水养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种业创新
点燃星星之火
11月21日,在三都澳东冲口海域渔排上,宁德泩泩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养殖管理的2000万尾大黄鱼秋苗,将在下个月陆续销售放流,来年9月份将长成规格75克的大黄鱼。30年前濒临灭绝的大黄鱼,如今已成为渔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而这样的逆袭,就是从“种苗”开始。
1985年,育苗技术主要攻关者刘家富和他的团队启动大黄鱼人工繁育初试,首次取得大黄鱼海上人工授精、室内育苗及野生鱼保活、驯养成功等进展。1987年,100多尾全人工繁育大黄鱼鱼苗首次育出;1990年,大黄鱼全人工批量育苗实现百万尾规模;1995年,大黄鱼生长速度慢的难题被攻克,大黄鱼网箱与池塘养殖全套技术路线形成,养殖户试养获丰收……
30多年来,党委政府、科研工作者一任接着一任干,经过不懈努力,让大黄鱼成为我国养殖规模最大的海水鱼,成为畅销全国、享誉世界的“国鱼”。目前,宁德市有大黄鱼育苗场90多家,全国现代种业示范场2家,并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大黄鱼原种场和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级大黄鱼遗传育种中心。不仅如此,宁德还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与厦门大学、富发水产有限公司等单位密切合作,组成联合育种团队,紧盯大黄鱼养殖产业良种需求,陆续完成“富发1号”新品种选育,研发“宁芯1号”“宁芯2号”大黄鱼基因组育种芯片。并建立成熟的大黄鱼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体系,已在种质资源遗传鉴定、重要性状遗传定位、抗病抗逆育种等工作中得到成功应用。
科学养殖
提高黄鱼品质
从蕉城区三都镇礁头码头搭乘快艇出海,彩色的新型塑胶渔排绵延不绝,将这片海域变成“蓝色粮仓”。宁德市官井洋大黄鱼养殖有限公司的新型塑胶渔排养殖示范点坐落于此,深水抗风浪塑胶环保网箱平稳安全、网箱里水面宽阔,渔民向网箱中抛出鱼饵,大黄鱼便争先恐后跃出水面抢食,水面一片欢腾景象。
多年来,由于海上养殖业盲目扩张,加上养殖方式传统粗放,导致大量海漂垃圾长期堆积,水质问题、白色垃圾问题非常突出。尤为严重的是,长期无序养殖导致大黄鱼病害增多,产量质量齐降,严重威胁大黄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8年以来,宁德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攻坚战,通过重建海上养殖秩序、重塑海洋生态格局,走出一条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和渔业绿色转型的新路子。累计清退和升级改造渔排142.7万口、贝藻类55万多亩,海上养殖结构得到优化、养殖密度大幅降低,养殖产量、产值和渔民收入较整治前大幅提升,销声匿迹近30年的中华白海豚频繁出现在三都澳海域。
为做好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后半篇文章”,宁德探索创新“海上社区”治理新模式,成立福建首个海上社区居委会,建设“海上社区”15个,划分县乡村三级网格管理责任区225个,建成海上绿色养殖技术服务平台、“智慧海洋”管理平台,进一步提高海上生态养殖和综合管理效能。
好品牌需要高质量支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产品质量安全,坚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全链条全过程强化监管。一方面,推进大黄鱼标准体系建设,在之前已主导制定7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又牵头制定了《大黄鱼 亲鱼和苗种》《养殖大黄鱼等级评定技术规范》等3项标准,建设大黄鱼品质评价及溯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覆盖养殖链、加工链和流通链等全程追溯质控技术体系。另一方面,加强大黄鱼育苗、养殖和收购环节的质量监管,每年开展苗种、成鱼质量安全抽检500批次,合格率达98%以上;开展售前预检5000多批次。
为确保大黄鱼质量安全,宁德建立“海上鱼医院”模式,推广节能减排与高效养殖技术、综合防控鱼病与安全用药,以保障现有大黄鱼养殖业者利益,保护海域环境。宁德市渔业协会推行养殖大黄鱼收购前的药残预检测,把质量安全关口前移到网箱。2021年,农业农村部抽检的宁德大黄鱼产品合格率达100%。
强健链条
推进“国鱼”计划
走进宁德市金盛水产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忙着赶制大黄鱼预制菜产品。“该车间以生产剁椒黄鱼、酸汤黄鱼、清蒸黄鱼、雪菜黄鱼、糟香黄鱼等预制菜为主,通过不断开发新菜品,最大限度发挥大黄鱼的全身价值,延长产业链条。”“三都港”品牌创始人、金盛水产常务副总经理尤信铃说。
近年来,宁德积极拓展水产销售渠道,引导水产企业入驻抖音、京东、拼多多等平台,通过直播等新型销售模式,发展水产电子商务,涌现出蕉城三都港、霞浦赶海父子等一批水产电商龙头企业。目前,全市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2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31家,数量居全省地市前列。
为全面推动以大黄鱼为主的水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宁德规划建设三都澳大黄鱼产业园,引导全市大黄鱼加工企业“退城入园”,支持建设大黄鱼加工生产线和冷链物流设施;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基本形成蕉城飞鸾、霞浦三沙、福鼎太姥山等水产品加工集聚区。
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八个一”工程,连续多年举办大黄鱼文化节、大黄鱼产业论坛等推介活动,持续打造宁德大黄鱼公共品牌,并积极推进大黄鱼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养殖大黄鱼等级评定技术规范》等10多项标准体系,发布大黄鱼产业蓝皮书,进一步增强宁德大黄鱼产业在全国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市海洋与渔业局二级调研员黄瑞明表示,近年来,宁德通过鼓励支持水产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渔业博览会,连续多年举办大黄鱼文化节等活动,全方位、多角度传递宁德大黄鱼的魅力,推动包括“宁德大黄鱼”在内的渔业品牌建设。目前,“宁德大黄鱼”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最具影响力水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成为助力宁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品牌赋能,宁德大黄鱼产业还发力农文旅新赛道。今年,宁德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大黄鱼美食地标城市”称号,这是宁德获得的首个美食烹饪类金名片。蕉城区副区长周榕表示,正着力打造“黄鱼菜肴+旅游”产业化新模式,带旺一批精品美食旅游路线,使宁德成为美食旅游热搜城市。
2022年,《宁德市“国鱼计划”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制定实施,从大黄鱼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等7个方面重点推动“国鱼计划”。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委托东海水产研究所编制“国鱼计划”行动纲要,系统谋划中长期大黄鱼产业发展方向。旨在加快构建大黄鱼全产业链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打响“国鱼”品牌,推动大黄鱼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宁德市大黄鱼产业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 第七届中国(宁德)大黄鱼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召开(2023-11-15 20:59:00)
- 连江渔业,挺进深远海(2023-10-11 09:54:14)
- “黄金鱼”畅游黄金周 连江智能化海上牧场喜迎丰收(2023-09-30 07:22:35)
- 向海图强 掘金深蓝——从“闽投1号”看“海上福州”高质量发展(2023-09-29 09:45:32)
- 丰收了!福建连江:深远海养殖大黄鱼1000多吨陆续捕捞上市(2023-09-20 09:57:57)
- 连江智能化“海上粮仓”迎丰收 100多万条“健身大黄鱼”上市(2023-09-20 09:47:23)
- 来了!1000多元一条!福州很多人爱吃(2023-09-19 15:09:37)
- 福州:海阔凭鱼跃 扬帆起远航(2023-09-11 17:53:59)
- 福州:海阔凭鱼跃 扬帆起远航(2023-09-11 09:28:55)
- 两岸同胞共同投放“乡愁鱼”(2023-09-09 16:53:12)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