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3820三十周年成就展 >> 走进展馆

“3820”战略工程实施30周年成就展序厅画作《闽山闽水物华新》诞生记

2022-09-26 08:10:50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林奕婷 杨莹 燕晓 陈暖 郑帅
“3820”战略工程实施30周年成就展序厅画作《闽山闽水物华新》诞生记

巨幅漆画《闽山闽水物华新》。记者 陈暖 摄

连绵青山逶迤向海,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榕城大地披满霞光;近处,福州古厝诉说千年古城的悠悠往事,远处,高低错落的现代化建筑书写着新时代的奋进华章。走进“3820”战略工程实施30周年成就展,序厅里,一幅气势恢宏的漆画跃然眼前。

这幅漆画作品面积约100平方米,其主题“闽山闽水物华新”来自习近平总书记1991年写下的诗作《军民情·七律》。“闽山闽水物华新”亦是30年来榕城儿女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牢记嘱托、踔厉奋发,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生动写照。

“漆艺在福建、福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以大漆特有的艺术语言,绘出气象万千的福州,以旭日东升寓意福州的辉煌历史与宏伟前景。”漆画主创、厦门大学美术系主任、教授陈金华介绍。近日,记者采访创作团队,了解这幅大型漆画背后的创作故事。

“3820”战略工程实施30周年成就展序厅画作《闽山闽水物华新》诞生记

漆画《闽山闽水物华新》细节图。(受访者供图)

起笔:展福州风貌

漆画《闽山闽水物华新》是强强联手的匠心之作。作品由从福州走出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艺术指导,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与闽江学院美术学院约80名师生分批参与创作,历时7个多月完成。

其中,领衔的陈金华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主任,拥有丰富的大型漆画创作经验,曾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大型漆画《国色天香图》《青翠云霄图》(与徐里合作)。闽江学院美术学院,前身为福州工艺美术学校,在全国最早开始专门培养漆艺人才,被誉为漆艺界的人才摇篮。

哪些元素最适合展现“闽山闽水物华新”呢?创作团队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福州开创的一系列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着手。“通过学习,‘3820’战略工程,这个引领福州发展的跨世纪宏伟蓝图,在我们的脑海里逐渐清晰。”陈金华说。

“3820”战略工程实施30周年成就展序厅画作《闽山闽水物华新》诞生记

陈金华教授在创作漆画作品。记者 郑帅 摄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强调:“福州是有福之州,生态条件得天独厚,希望继续把这座海滨城市、山水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好造福人民群众。”殷切嘱托,声声入耳,也点燃了创作团队的创作灵感。

“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是福州发展的基础和优势。”为此,陈金华和闽江学院漆艺中心的老师找来福州多个时期的地图和老照片。经过对比,他们发现,福州多山多水,山水塑造了福州的城市空间脉络。随着“3820”战略工程的实施,福州城市发展逐渐跳出“三山两塔一条江”,向“两江四岸一面海”拓展。

创作方案很快有了底图——绵延不断的山脉成为漆画的骨架,屏山、乌山、于山比邻而立,背靠壮美的鼓山与青云山,河流从山间蜿蜒而出,向大海奔流。

有了骨架,如何才能丰满血肉,充分展现福州欣欣向荣的城市风貌?陈金华带上创作团队,驾车深入鼓岭采风写生,在福州的大街小巷寻找素材,白墙灰瓦的福州古厝,在他心头挥之不去。“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的《<福州古厝>序》让他心中豁然开朗。

古厝为根,文化为魂,创作方案里,山水骨架之间,一座融合现代气息与历史古韵的城市拔地而起,向海而生。城市近处,以具象化的方式仔细描摹出三坊七巷、镇海楼等福州古厝,点缀市树榕树、市果福橘以及福船等福州元素,展现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远处,虚化线条绘就的现代建筑勾勒出了城市的天际线,预示着福州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在专家论证会上,这个创作方案得到了专家的认可。“针对每个元素的位置、数量、比例等,我们又经过了多轮讨论,数易其稿,才最终确定。”之后,陈金华便带领团队开始动笔。

“3820”战略工程实施30周年成就展序厅画作《闽山闽水物华新》诞生记

陈金华教授在创作漆画作品。记者 郑帅 摄

用漆:融创新技法

福州被誉为“中国漆都”。漆艺的发展在福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人文积淀,许多传承至今的福州传统漆艺技法,被运用在漆画创作中,在全国同业中保持领先水平。

榕城山水奇伟壮阔,选择哪种漆艺技法来凸显主题?创作团队进行了激烈的观点碰撞。讨论中,一个念头忽然闪现在陈金华的脑海中——何不借用中国山水画的泼墨手法,尝试在巨幅漆画创作中使用泼漆技法?

巨幅漆画一般由小幅画板组成,使用泼漆技法,极其考验创作者的技艺和对作品全局的把控。令人惊喜的是,泼漆技法带来了出乎意料的艺术效果,以冲云破雾之势,绘出榕城的山之奇伟、水之浩荡。

“泼漆营造出写意的山水意韵。而在可近距离观赏的画面底部,我们以写实的处理为主,用丰富的细节增加漆画的观赏性。力争做到远观其势,近看其质。近景的精细刻画与山体背光泼漆部分的气韵流动形成鲜明对比,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陈金华介绍。

在漆画的主体部分,鼓山上的不同树种、镇海楼的栏杆牌匾与江水浪花的纹理皆清晰可辨,这是创作团队通过镶嵌、堆漆、罩明、莳绘等传统漆画技法层层打磨显现出来的,“螺蛳壳里做道场”,重现了山峰叠翠、古厝飞檐与浪涛奔涌的生动意蕴。

在创作过程中,陈金华反复在脑海中预设漆画上墙后的效果。“作品悬挂于序厅,室内灯光的照射、对面玻璃墙的反光,都可能淹没漆画的细节与颜色。”综合考虑多方因素,陈金华决定采用漆画哑光艺术处理手法,使材料特性与画面意境有机结合,在序厅的光线环境下,产生更加深邃的情感表达。

“通常的漆画创作,会大量使用贴箔,增加画面的庄严和华丽。为了尽量分散眩光,我们避开了贴箔,也避免在推光时将画面打磨得过亮,保证观众可以将整幅画面第一时间纳入视野。”陈金华说。

“创作的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由于铝制画板面积大,只能放置在地面上分幅作画。大家趴在地上作画,一画就是一天。到点了,陈老师就招呼大家早点休息,自己却在每块漆板上来回查看,安排第二天的创作工序,常常独自工作到深夜。”厦门大学美术学专业研究生张洁全程参与了创作,这段难忘的经历让她收获颇丰。

张洁介绍,画面底端的茉莉花丛,采用了漆艺特有的蛋壳镶嵌技法。创作团队先将蛋壳去膜、晒干,再根据茉莉花的轮廓特征,用蛋壳细致地粘出洁白的花瓣。

如今,走近漆画作品细细欣赏,这丛秀丽淡雅、栩栩如生的茉莉花,就“绽放”在画面的底端,诉说着福州对外交流的千年历史。

“3820”战略工程实施30周年成就展序厅画作《闽山闽水物华新》诞生记

陈金华教授正在调整画作。(受访者供图)

打磨:呈最佳效果

于实处雕琢,于虚处造势,陈金华带领着团队埋首绘制。3个多月后,作品粗具规模,团队又面临新的考验——画板拼接上墙。

整幅漆画宽14.84米,高6.76米,由2排8列共16块画板组成,每块画板都超过6平方米,需要七八个人合作才能抬起。而受工作室场地限制,创作团队每次最多只能拼接3块画板。将如此规模的画作组装上墙,无疑是项技术活!

“16块画板组合上墙,常常通宵作业,前后共耗时一周的时间。考虑到热胀冷缩的影响,我们将每块画板的间隔都控制在2毫米以内。”陈金华还向记者透露,画作中上下两排画板长度并不相同,上面一排比下面一排稍短一些,这样,在观众仰视画面时,拼接的缝隙更不显眼,画面整体气势效果更好。“我记得,安装完成的那一天是5月30日,也是我们整个创作团队第一次看到完整的画作。那一刻的心情用‘激动’二字都不足以形容。”

即便画作上墙,陈金华和团队依然在反复推敲,打磨每个细节。

展馆坐落于鼓山脚下,入夜格外静谧。陈金华经常在深夜,席地坐于画前,一边思索,一边速写标记——这一处颜色太跳,那一处的颜色过渡得不够自然……之后,他又爬上十数米高的架子,孜孜不倦,细细修改。

有感于福州发展的日新月异,陈金华在画作中,以一轮红日寓意福州的朝气和希望。“这轮红日上墙以后的效果,与放置在地面上有所不同,如何调整,我们进行了多次头脑风暴,还请教了范迪安院长。”修改时,为呈现饱满的视觉效果,陈金华爬上爬下多次比对。

最终,这轮喷薄的红日,以写实的形象挂于云蒸霞蔚中,灿烂的晨光正欲穿透朦胧的山雾,映照出榕城大地的一派繁荣。

“3820”战略工程实施30周年成就展开展当天,陈金华再一次在序厅里驻足,望着墙上的画作,他对“闽山闽水物华新”有了更深的理解。“‘新’是诗眼,‘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历久而弥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逐梦前行,福州的未来一定更加美好。”(记者 林奕婷 杨莹 实习生 燕晓

“3820”战略工程实施30周年成就展序厅画作《闽山闽水物华新》诞生记
“3820”战略工程实施30周年成就展序厅画作《闽山闽水物华新》诞生记
“3820”战略工程实施30周年成就展序厅画作《闽山闽水物华新》诞生记
“3820”战略工程实施30周年成就展序厅画作《闽山闽水物华新》诞生记
“3820”战略工程实施30周年成就展序厅画作《闽山闽水物华新》诞生记
【责任编辑:钟培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