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努力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述评

2017-10-13 16:20:21  来源:人民网

  走过近1800个日夜,回眸5年前的那个金秋,对于党的十八大布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历史意义,人们感受得格外深切。

  5年来,这10个字意味着家乡的河流变清了,身边的绿地增多了,呼吸的空气洁净了,居住的城镇越来越美了。

  5年来,这10个字更意味着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加快形成,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阶段已经开启。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地位,锐意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坚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生态环境保护面貌焕然一新。

  这5年,无疑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

  高瞻远瞩,强力推进,坚定不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然而,粗放的发展方式,也使我们在资源环境方面付出沉重代价,积累了大量生态问题。物质产品生产能力强大,优质生态产品却总体短缺。老百姓对清新空气、青山绿水的呼唤日渐迫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写入党章。

  5年间,大江南北考察调研,国内国外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走到哪里,就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讲到哪里。

  5年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和方针政策陆续发布推行。

  打破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一手较硬、生态环境保护一手较软”的怪圈,必须拿出硬招,利剑治污。首要的是建立和施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1580万元,是陕西煤化能源有限公司因环境违法行为被罚的金额。2016年4月,该公司被咸阳市环保局实施“按日计罚”。起初公司很不服气,要跟环保局对簿公堂,最终还是撤诉并缴纳了罚款。“新环保法不是‘棉花棒’,而是‘撒手锏’!”咸阳市环保局执法人员说。

  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环保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突破性地明确了按日连续处罚等重要执法手段,降低了环境污染入刑门槛。据环保部统计,2016年,全国查封扣押案件为9976件,停产限产5673件,按日连续处罚1017件,分别比2015年增长138%、83%和42%。今年以来查处案件力度不减,有效遏制了企业环境违法行为。

  5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制定修订的法律达十几部之多,除了新环保法,还有大气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保护税法等。“我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构建最严格的环境资源法律制度。法律长出了‘钢牙利齿’,有力惩治震慑了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更好地护航生态文明建设。”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孙佑海说。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巍然矗立,作用显著。

  “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彻底”“在立法层面为破坏生态行为‘放水’”“不作为、乱作为,监管层层失守”……今年7月,中办、国办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措辞严厉,一针见血,社会广泛关注,百姓鼓掌叫好。

  包括甘肃省3名副省级干部在内的几十名领导干部因此被严肃问责。“过去,来自民生改善的压力和加快发展的冲动,共同构成惯性思维,养成侥幸心态,阻碍了向绿色发展、绿色生活的理念和方式真正转型。”被问责的干部痛定思痛,诚恳反思。目前,甘肃省大规模整治祁连山生态环境,保卫这座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这场环保问责风暴,也警醒其他地区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遵循发展规律、守护绿水青山,不断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再也不能简单地以GDP论英雄”“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突出位置”,在全社会逐渐形成共识,化作自觉行动。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动真碰硬

  9月的内蒙古牙克石市,秋色渐浓。早晨,根森小区居民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而一年前,因为附近呼伦贝尔市北方药业公司的恶臭,大多数居民不敢开窗。

  北方药业公司建厂以来,异味扰民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2016年7月,中央环保督察组赴现场调查,发现群众反映的问题属实,同时发现企业存在违规填埋废菌渣问题。呼伦贝尔市市委专门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要求责令该企业立即全面停产整顿。公司7名相关责任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环保钦差”来了!2015年7月,中央深改组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中央环保督察大幕正式拉开。建立环保督察工作机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是环境监管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央主导、查企督政并举、督政为主,中央环保督察已实现全国全覆盖,问责人数超过1.7万,地方已办结9.7万多件群众举报,解决了一大批百姓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强势震慑了污染企业。同时,地方党委政府受到极大触动,有效促进了环保长效机制的建立。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全方位、系统性的宏大变革,涉及面宽、影响深远、难度极大,需要动真碰硬、锐意革新。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等。

  同年9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发布,提出到2020年,构建起8项重要制度: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改革直指痼疾,持续深入。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如今,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审计,已从以往“审钱”的经济责任审计,拓展到“审绿”的生态环境审计;中央文件提出“党政同责”的明确要求,严肃追究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价、奖惩的重要依据。

  面对百姓的殷殷期盼,改革的领域不断延伸,措施不断细化。

  山东青岛,9月24日晚,浮山后小区居民桂欣查看手机APP上的实时PM2.5浓度: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是优。他换上跑鞋,出门跑步,“监测数据越来越准确可信了。”桂欣说。人们手机里连续刷新的PM2.5数据背后,是环保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监测网络的巨大变化。

  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开展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确保独立性、权威性、有效性。目前,我国已建成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空气质量监测网,在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1436个国家环境空气自动站点的监测事权全部上收。“国家考核、国家监测、数据共享”的新机制初步构建。环境数据与百姓感受不再“两张皮”,治理污染出招更精准。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这5年,38次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的文件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改革的达40余份。全面推行河长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绿色金融体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一项项重要改革举措落地生根,新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立完善,“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气质”趋好,“颜值”变靓,人民群众的生态红利实实在在

  2013年1月,北方地区遭遇严重空气污染过程,北京有25天被雾霾困扰。

  2013年9月,我国发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10个方面的硬措施,并明确了量化目标。保卫蓝天的攻坚战全面打响。从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从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到调整能源结构,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作为,全社会一起提升“气质”。

  刚莉是深圳南山区“城市印象”小区居民,时常拿出手机拍下雨后彩虹、傍晚霞光,在微信朋友圈晒一晒。今年3月,英国广播公司推出新节目,探讨世界各地如何解决空气污染问题,专门介绍了深圳的治理经验。

  蓝天,一年比一年多起来。环保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这3个大气污染重点防控区,PM2.5年均浓度都比2013年下降30%以上。珠三角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在重点区域率先整体达标。今年1—8月,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同比下降2.3%。

  “大气十条”实施后,“水十条”“土十条”相继出台,治污攻坚战向纵深挺进。目前,全国水环境质量呈改善趋势,今年上半年,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七成。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摸底详查已启动。

  在消除污染毒瘤的同时,生态保护和修复大力开展,“国家颜值”越来越靓,生态系统活力迸发。

  大漠无垠,绿进沙退。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宗别立镇茫来嘎查(村),人工种植的固沙植物梭梭,牢牢锁住了一座座黄色沙丘。牧民吴维忠近几年不再养羊,成为森林管护员。他在自家种植的梭梭根部嫁接中草药肉苁蓉,今年挖了2吨半,这一项收入就达4万多元。

  5年来,我国共治理沙化土地1.2亿多亩,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的历史性转变。今年9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市召开。中国的治沙理念和有效方案,正在推动世界防治荒漠化进程。

  生态红利实实在在,迈向美丽中国的步伐铿锵,得到国际社会点赞。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表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经验,正为全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借鉴,贡献中国的解决方案。”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战功成,唯有持之以恒,积小胜为大胜。河北塞罕坝林场,就是一个生动范例。近几年,曾创下“荒原变林海”奇迹的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在山高坡陡的地块上持续开展“攻坚造林”。“树苗几年后成林,林场森林覆盖率将达86%的饱和值。”林场党委书记、场长刘海莹信心满满。

  塞罕坝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上下同欲者胜。愿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继续携手共建美丽中国,创造更多塞罕坝这样的绿色奇迹,为中华民族赢得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赖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