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放低身段来干这件事”(微观察·习近平总书记浙江之行)
这番话,放在正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浙江来讲,面向的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也是走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的中国:
“这里勇担使命,就是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上积极探索,努力形成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但也不是去搞福利主义、‘养懒汉’,走向过去那种公共食堂,那不行。”
在浙江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到这里,提醒道:“要实事求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一定不要有标新立异、好大喜功、‘放卫星’、作秀出彩的思想。那会把我们好端端的共同富裕搞砸了。一定要放低身段来干这件事。”
放低身段,落点在实,关键在干。
近段时间,赴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到长三角、东北地区,谋的是中国式现代化与各地实际的结合点、统筹推进的发轫点。
实干是关键词。
党中央对浙江寄予厚望,强调“把一些前瞻的、前列的国家考虑放在浙江这个地方”,希望浙江“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干在实处”置于对浙江定位的首位。当年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在党中央给浙江的要求“走在前列”前面,加了这四个字,认为它是实现目标的途径所在。
古人曰:“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那一时期,习近平同志用10个月时间跑了全省11个市、69个县,“早出晚归,就像游击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八八战略”,并把战略提出的第二年定为“狠抓落实年”。
“我是崇尚行动的。”
《之江新语》有多篇文章讲实干,如《抓而不实,等于白抓》,如《抓落实如敲钉子》,再如《落实才能出成绩》。放低身段,形容的就是实实在在地抓,脚踏实地地做,不虚谈废务。
这些年,是急躁冒进、拔苗助长地干,还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地做,从奔小康到推进共同富裕,选择一以贯之。早在2021年十九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研究“共同富裕”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指明了方向:“要统筹需要和可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不要好高骛远,吊高胃口,作兑现不了的承诺。”
放低身段,蕴含着对规律的尊重。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过:“领导要有水平,水平从哪里来?水平来自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而规律性的东西,正是蕴藏在广大群众的实践中。”
这次在浙江,习近平总书记去了一趟义乌国际商贸城。很多人都记得他当年对义乌体制机制的创新:“得给成长快的孩子换上一件大衣服”。这期间,既把握了中国县域经济转型规律,也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发展规律,现如今又在“双循环”下推动开启新的成长周期。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尊重规律,正是掌握科学方法的基本要义。
中国式现代化,一场前所未有的开创性事业。特征之一的共同富裕,如何推进?采取试点探索、投石问路的方法,稳当了再推广,积小胜为大胜。如今,浙江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
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和“船”的问题。放低身段、谨慎待之,是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先决条件。推进“双碳”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叮嘱“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不能运动式停煤降碳。抓新兴产业发展,不是搞一刀切、大呼隆,不能把传统产业扔了。这次到浙江,总书记就强调:“抓数字经济、虚拟经济,一定不要忘了实体经济是基础”。
“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放低身段、步步为营是“慎”,把握规律、穿云拨雾为“智”。“慎”与“智”协奏,便能冷静从容、洞察时势,于风云激荡间而就万里之行。
有同事回忆当年:面对浙江发展的转型之痛,一度有声音认为“‘浙江模式’穷途末路”了,“习书记非常冷静,在几次会议上都鲜明指出,浙江现在面临的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根子就是粗放型的增长方式”。
放低身段,根子在政绩观。
“党的二十大后各地谋发展、抓发展的劲头很足,要树立正确政绩观,防止政绩冲动。”近来,看到“冲动”这一苗头,总书记一再提醒:“要始终坚持立足实际、科学决策,坚持着眼长远、打牢基础,坚持干在实处、务求实效。”
清醒认识“显绩”与“潜绩”,才能放低身段、放平视角,真抓实干、埋头苦干。
20年来,通过持之以恒实施“八八战略”,浙江成功破解了“成长的烦恼”。这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八八战略”的启示说:“之所以有成效,就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20年。朝令夕改,那任何好的举措都是纸上谈兵,都将付诸东流。”
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方略,处处蕴含政绩观。
当年的“两山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今天在全国已成共识。“不能走那种急就章、竭泽而渔、唯GDP的道路”,这一政绩观着眼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远见。
当年,习近平同志以“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格局,提议由省市主要负责同志参加“长三角峰会”,第一次峰会2005年在杭州召开。“会不会造成浙江的产业空心化?”面对疑问,他在会上提出“长三角一体化”。近20年过去了,这一思路润泽了浙江,也焕新了长三角。
政绩观的根本,在人民。“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就像“千万工程”。“千万”不只是一个数字,而是无数乡村的掠影,是“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没有轰轰烈烈,而是年复一年的厚积薄发、润物无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0年了,这次考察到义乌的李祖村看一看,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共同富裕一个都不能少”。
(记者 杜尚泽 施芳)
相关新闻
- 联播+|之江行,习近平这些话蕴含深意(2023-09-28 10:59:54)
- 十年经验弥足珍贵 未来前景催人奋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指明方向(2023-09-28 09:01:26)
- 记者手记:总书记心目中的“弄潮儿”(2023-09-28 09:01:26)
- 一幅英雄画 道出英雄志(2023-09-28 09:01:26)
-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 提高驾驭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力(2023-09-27 22:37:07)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关于二十届中央第一轮巡视情况的综合报告》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2023-09-27 22:32:35)
- 看图学习丨让可持续交通发展成果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2023-09-27 22:24:28)
- 抓好衔接联动 全面部署落实——各地扎实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综述之一(2023-09-27 21:31:38)
- 一图知世界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全球回响(2023-09-27 20:24:37)
-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 提高驾驭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力(2023-09-27 20:20:44)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关于二十届中央第一轮巡视情况的综合报告》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2023-09-27 20:20:22)
- 热解读|火红石榴如何带来红火生活 总书记再谈这篇“大文章”(2023-09-27 2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