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破除“血荒”困境亟待制度发力

2017-11-22 11:42:37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在燕郊燕达陆道培医院,聚集了数百名白血病患者在此治疗。由于患者用血需求量大,有血头长期盘踞医院,从网上招聘献血者来燕郊,以“互助献血”的名义“卖血”,每个单位血小板向患者收费五六百元。当地血站以及医院表示,用血缺口最好的解决办法,依然是呼吁无偿献血,尤其是对血小板的捐献。

  近些年,“血荒”是个高频词,血库告急已难称新闻。血缺,血小板更缺,这是现实。《献血法》中有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的规定,但因这项规定存在概念难界定的“先天缺陷”,不少时候沦为了“有偿献血”的代名词。对钻法律空子的“血头”,患者是又恨又爱:恨的是他们乘人之危非法牟利,爱的是根本离不开他们,无论如何保命是第一位的。对此,有关医疗机构也很无奈。

  在“血荒”困境下,“血头”难以根治。尽管非法组织卖血涉嫌犯罪,公安机关也一直保持高压打击态势,但“血头”不仅没有销声匿迹,甚至在个别地方还很猖獗,形成了黑色利益链。当血液成为明码标价、水涨船高的商品,不仅是患者权益无法保障,卖血者也难逃被“血头”盘剥的命运,无偿献血事业遭受重创。

  欲根治“血头”,必先破除“血荒”,而破除“血荒”则要靠无偿献血,这是显而易见的逻辑。长期以来,尽管我们以各种方式呼吁无偿献血,但效果并不理想,各地血库频频告急,根源何在?事实上,“血荒”困境背后,隐藏着献血制度的困境,修改《献血法》已刻不容缓。

  现行《献血法》自1998年实施,至今已走过近20个年头。这部2000多字的法律对于中国献血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其局限和弊端也越来越明显。最大的局限和弊端在于血液采集、储存、管理、使用等环节的公开度和透明度不高,由此导致社会大众对无偿献血缺乏了解甚至产生信任危机。血液从捐献到使用,整个过程“账本”太粗太笼统,人们很难明白放心。

  国人从不缺慈善热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更是一种传统,但不透明的献血制度稀释了社会的献血热情。当献血者无法确信自己捐献的血液会得到妥善管理、合理使用,甚至连有没有浪费和腐败都要打个问号的时候,出现“血荒”几乎是必然的。此外,献血人群单一、献血易而用血难等问题也加剧了“血荒”。

  多年来,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修改《献血法》,仅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有百余位代表提出多件相关议案,但修法进程一直缓慢。据媒体报道,2012年国务院已将修改《献血法》列入计划,2013年初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启动修法调研工作,并形成了专家建议稿,但此后也未出现更多相关进展的信息。

  一晃又是四五年,《献血法》的修订工作是时候提速了,患者等不起,爱心人士的一腔“热血”也不应冷却。此前,浙江、江苏等地进行了改革探索,《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办法》(2013年修订版)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在实现“用血比献血快”方面的效果较为显著。对此,国家层面的修法工作可以参考。(陈广江)

【责任编辑:马春林】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