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需要奋斗的浇灌
奋斗不仅仅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奋斗同样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实现更好自己的人生选择
清晨的地铁上,年轻人摩肩接踵奔向一天的忙碌;城市的街巷里,快递小哥把堆积如山的快递分发到家家户户;咖啡馆里,创客们正在构思新的产品形态与商业模式……无数人的奋斗,汇聚成中国社会的奔涌活力,留下了新时代的温暖印记。
奋斗,一个让人心潮澎湃的词汇,一种带来改变、孕育希望的力量,它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更有着一脉相传的历史根脉。中华民族以勤劳著称于世,奋斗精神更是镂之于心的文化基因。“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既有对中华民族伟大奋斗精神的精炼概括,更在全社会树立起奋斗的旗帜。
宏大建构如国家的复兴之梦,具体而微如百姓的幸福之梦,奋斗都应该是筑梦圆梦的底色。但是现在,“不相信奋斗”的想法也在一些人那里冒头,“靠奋斗不如靠背景”成为一些人的生存哲学。对奋斗价值的解构,往往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属于“奋斗无用论”,片面认为阶层固化、社会板结,催生出一些以消沉失望、无所作为为特征的亚文化;另一种类型则属于“奋斗不必论”,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很多家庭有了上一辈的积累,一些人由此把享受成果置于努力奋斗之上。这些认知,尽管并不会让奋斗贬值,却也在消解奋斗的含义,对社会心态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现实的焦虑和困惑,唯有解开思想的扣子,才能真正让奋斗的价值深入人心,成为最大公约数、获得强大生命力。平心而论,中国经济每年的增量相当于一个英国的规模,做大的蛋糕能够为大多数人提供改变命运的机会。关于这一点,享受脱贫攻坚红利的农民、赶上互联网浪潮的创业者等群体,都有切身的体会。中国并不缺少机会,但每一个机会都不是白来的,而是需要用实实在在的奋斗去把握。“奋斗无用”只是为放弃努力寻找的借口。而躺在前人种的大树下坐吃山空,则不仅难以为继,更会带来精神世界的空虚。当幸福达到一定层次,物质条件的改善愿望往往不如精神层面的提升更紧迫。奋斗不仅仅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奋斗同样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实现更好自己的人生选择。在今天的中国,这不是一种奢谈。
奋斗同样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有些发达国家为什么频繁陷入主权债务危机和福利主义陷阱?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为什么会缺少增长动力与社会活力?严肃的学术讨论有很多,但归结起来,都可以从《大学》中的“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这句话找到启示。如果生之者寡,食之者众,都想着坐享其成,都想着保住自己的奶酪,奋斗的人越来越少,劳动的意愿越来越低,怎么可能支撑国家的持续发展?又如何能激发社会的生机活力?今天,不少发展先天条件无比优厚的国家,都在为如何让人们重新“动起来”而烦恼。就此而言,伟大奋斗精神不仅在为中国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更是为世界文明进程提供一种深刻的中国启示。
当然,奋斗不仅需要激发奋斗者的激情,更需要为奋斗者提供舞台。这恰恰是新时代的题中之义。从进一步简政放权,到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再到完善任人唯贤的用人制度,一系列改革举措就是要建立更加公平的社会竞争环境,让一个人凭借奋斗而不是关系获得成功,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如果你准备用奋斗改变命运,那么现在就是最好的时代。
“如果额头终将刻上皱纹,你只能做到,不让皱纹刻在你心上。”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美好的梦想,越需要付出艰辛努力。对奋斗的信念,就是对汗水与双手的信念,对时代与未来的信念:“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李拯)
《 人民日报 》(2018年03月28日 05版)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