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福建长汀:奔小康路上有了新的“保护神”
-
四都卫生院的护士在查房,查完房还跟病人拉拉家常
新华网福州9月1日电(李琛 刘默涵)福建省长汀县四都镇卫生院宽敞整洁的病房里,76岁的曹联清老人正在打着点滴。老人患的是肺炎,已经住院一个星期了。
记者得知老人没有亲属来照顾,问他是否方便。他说:“我住在这里很方便,像我这病以前要跑去县医院。现在卫生院条件好了,很多病都能治。家里人都忙着,我不让他们来,医生护士照顾得很好。这里还有食堂,每顿只要一块钱,吃的也好。到现在我只交了两三块的费用,有新农合,看病的钱也不愁。”
长汀四都是红军入闽的第一站。1929年3月11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从瑞金抵达四都,打败国民党军队胜利入闽。1933年至1935年间,中共福建省委、红军制药厂、福建军区后方总医院等重要机构先后迁驻四都,使之一度成为苏区的坚固后方。当年的福建军区后方总医院就座落在距离四都镇卫生院1公里开外的小村里,长征中走出来的3位红军医学博士都曾在这里工作过,今年102岁涂通今将军便是其中的一位。
“我是听着红军的故事长大的,涂通今将军的故事我烂熟于心。当年红军医院除了给战士治伤外,还把有限的药拿来为乡亲们治病。作为农村基层卫生院,我们今天应该继承发扬红军医院的光荣传统,成为乡亲们奔小康路上的有力支撑,”四都镇卫生院院长林彩峰说。
在林彩峰的记忆里,2008年前的四都镇卫生院还只有几间矮旧的平房,医生也就一两位:医疗条件差、老百姓有病就跑城里,医护人员收入低,大都呆不住,他这个院长也当得头疼。
“2008年县里提出基层医改方案,除了改善硬条件,还将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林彩峰告诉记者。
根据医改方案,县里把人事任免、资金管理、卫生部门的业务管理等都归口到县卫生局,县卫生局再进一步把人事权、经营权、分配权下放到基层卫生院,同时以购买服务方式向卫生院支付基本公共卫生经费,把新一轮医疗改革的好处落实到了基层卫生院和群众身上。
“医护人员有了积极性,卫生院建设也有了资金保证。”
2010年,通过多方筹资,四都镇卫生院开始建设新的住院大楼,并于2013年投入使用。
“硬件改善的同时,我们开始着手科室标准化建设,并强化了对人才的培养。现在,卫生院已有医护人员35人,病床22张,急救车1辆。”
通过陆续推出系列新型健康服务模式,如组建全科医疗服务团队,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增加居家养老健康服务等, 四都镇卫生院的业务得到快速发展:病床使用率从2010年的不足一半到2015年的98%;住院人次从481到1604;就诊人次从17389到57684;业务收入从170万元跃升至410万元。
今年,四都镇卫生院多方筹资300多万元兴建的医技大楼又将投用,让乡亲们 “小病不出乡”的改革初衷将基本实现。
值得一提的是,在长汀,四都卫生院的变化和成功已不是个例。目前,基层医改的“长汀模式”已得到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肯定,被列入中福建省《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系改革综合试点方案》,并获得了“2015年中国政府优秀创新实践奖”。
而在当地群众眼里,基层医改则是为自己奔小康路上提供了一尊新的“保护神”。相关资料表明:2015年,长汀县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比率已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7个百分点。
-
四都卫生院干净整洁的输液大厅,配上电视,病人打发时间不无聊
-
四都卫生院整洁规范的输液配药室
-
宽敞整洁的四都卫生院住院病房
-
航拍:新建的四都卫生院医技楼即将投入使用
-
航拍:当年福建军区红军后方总医院、红军制药厂就在四都镇
-
航拍:四都卫生院里有绿化、有凉亭,除了完善的医疗设施,休闲设施也不差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