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福州新闻网
电脑版
飞卡阅读 头条 福州 原创 专题 图解 H5 福建 天下 台海 海峡纵横电子竞价平台 福州人才 金融 福州都市圈 区县
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人与山海两不负”

2024-08-19 11:51:57来源:工人日报

立秋初至,山海相连的福建,大美而不言。

走进福建闽北的葱茏山林,满目皆绿、处处皆景。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在此绵延。山林之间,武夷山茶农杨文春让燕子窠生态茶园里的茶树“吃上”了“生态肥”,再现茶圣陆羽笔下“南方嘉木”的隽永茶香。

而在闽东沿海,汹涌的蓝色海涛之下孕育着无限可能。每年有100多万条人工养殖大黄鱼借助智能化深远海养殖平台,在这里的海流中孕育。有着20多年养殖经验的“老渔民”卢统锋也终于过上了穿着西服、动动手指便能养鱼、卖鱼的“理想生活”。

10年来,在这片青山绿水之间,福建人阔步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稳定优良并持续居全国前列,全省经济总量连跨3个万亿元台阶。

耕山牧海,把好生态摆上百姓餐桌

北纬26度是鲍鱼黄金养殖带。聚焦北纬26度的福建连江,山海岛相拥,泉江湾相连。曾经一穷二白的偏远渔乡,如今凭借1530公顷的鲍鱼养殖面积、5.66万吨的年产量,摇身一变成为了“中国鲍鱼之乡”。

在位于连江县筱埕镇的福州日兴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的车间里,这些肥美的鲍鱼延展出了更为精细的产业链。“鲍鱼肉可以制作冷冻鲍鱼、鲍鱼罐头,鲍鱼内脏可以提取天然牛磺酸、鲍鱼肽,鲍鱼壳还可以提取珍珠粉、中药材。”福建省劳动模范江铭福联合专家团队,靠生物酶解、多级分子膜提取技术,从鲍鱼身上开发出了具有调节免疫力、抗疲劳、抗氧化等营养作用的海洋生物活性肽。

“仅去年我们就消化了3000多吨鲍鱼。”日兴的车间负责人蓝登杭告诉记者,“公司+基地+农户+科技+订单”的生态链接方式不仅带动了当地的鲍鱼养殖户增产增收,还极大地提高了本地鲍鱼产业的附加值和农产品应对市场波动的抗风险能力。

“尝鲜无不道春笋。”在福建三明,极野食品有限公司的厂房里,鲜笋生产不仅通过核心锁鲜技术和每小时12吨的速冻笋加工生产线实现“一年四季不打烊”,每年有1.5亿吨的笋由此销往国内外。

公司负责人赵逸平坦言,30年前他从浙江到福建建厂,是因为惊艳于三明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如今,当地“林下经济”健全的产业链条,则成为支持他继续扎根大山的原因。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自古有着耕山牧海的传统。近年来,福建树立大食物观,“借船出海”“借海出洋”“借地创业”发展设施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2023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5729亿元,全省食用菌产量也达到了499.6万吨、产值超270.6亿元。“海上牧场”与“森林粮仓”不仅丰富了老百姓的餐桌,也鼓起了福建人的钱袋子。

“碳”路前行,让好生态卖出好价钱

能检测二氧化碳浓度的单光子全光纤多功能激光雷达;能对钢厂温室气体排放实施碳监测和碳计量核算的工业碳排放互联网监测平台;能对茶园碳汇进行计量监测的茶园大数据汇聚管理平台……走进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的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一项项以“碳”为名的“绿科技”有望助力南平空气“上市”交易。

“二氧化碳标准气体,是用在碳计量、大气环境监测等工作中作为校准基准数据的重要材料。”福建省级科技特派员、南平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郑明月告诉记者,以前二氧化碳标准气体主要依赖进口,但凭借武夷山的好生态,在国家公园核心区黄岗山采集的空气经过简易的干燥、提纯、加压等工序,就能作为生产二氧化碳标准气体的原料。而一袋8升的二氧化碳标气,市场售价就超过1500元人民币。郑明月感叹,“空气也能卖钱”不是童话。

而在近200公里外的三明市将乐县,“空气也能卖钱”已经成为现实。

高唐镇宣传委员张林顺村里的碳票就规规整整地摆放在了常口村的生态文明展馆之中。这张编号为“0000001”的中国第一张林业碳票诞生于2021年,碳票的背后蓄积着常口村3197亩生态公益林从2016年到2020年间吸收的12723吨碳排量。

作为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策源地之一,自2021年3月起,三明市便探索构建林业碳票制度。“相当于为每片林子的固碳成果制作‘产权证’。”张林顺告诉记者,这张林业碳票为村集体带来了14万元收入,发证次年常口村村民便收到了首笔林业碳票分红。

据测算,作为全国最“绿”省份和海洋大省,福建的森林植被碳储量超4亿吨,13.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也具有得天独厚的“蓝碳”发展基础。近年来,福建省持续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将生态优势和绿色金融优势相结合,打响“低碳牌”,探索推广“碳普惠”、产品“碳标签”制度,“碳”寻绿色发展的新动能。

向新逐绿,用好生态孵化好企业

把“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绿色”已经成为福建产业发展的最亮底色。

“如果不是那几根冒着白烟的烟囱,我可能会完全忘记自己眼前的是福建最大的钢铁企业。”驾车经过三钢集团厂区,三明市的出租车司机史光明对这个钢厂“既恨又爱”。“当时的空气质量,好比‘一年吃进一块砖’!”他仍然记得10多年前钢铁厂排放的烟尘“铺天盖日”的场景。而如今,据当地环保部门监测,三钢厂区降尘量已由2012年的26.33吨每月每平方公里下降到今年的5.78吨。

“十三五”以来,三钢集团累计投入32.31亿元,实施365项环保治理项目。如今,步入三钢集团厂区,花园式的厂房屹立在碧水蜿蜒的沙溪畔,一座与山水城市和谐共生“绿色钢厂”蜕变成型。

近年来,在福建实现绿色转型的工厂,不止三钢。记者了解到,仅2023年福建就新增81家国家级、150家省级绿色制造示范企业,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共实现工业产值超万亿元。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多年来福建坚持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协同共进,以约占全国3%的人口、1.3%的土地、2.9%的能耗创造了全国4.4%的经济总量。

“行走在福建、生活在福建,幸福感就伴随着呼吸吐纳扑面而来。”福建江夏学院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刘勇常年致力于环境治理研究。在他看来,福建正全地域、全领域、全要素推动美丽中国先行示范省建设,一条“人与山海两不负”的生态发展之路已在闽山闽水间绵延开来。(记者 李润钊 王宇)

【责任编辑:钟培培】
相关新闻
福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

日新闻排行榜周新闻排行榜月新闻排行榜
“硕士阿姨”来了!福州28岁老师拿了全国第一
“硕士阿姨”来了!福州28岁老师拿了全国第一
春节前开放!福州又一打卡地来了!
春节前开放!福州又一打卡地来了!
福建、福州双双荣获大奖!
福建、福州双双荣获大奖!
罚没4.5万元!福州重拳出击,严打“特供酒”
罚没4.5万元!福州重拳出击,严打“特供酒”
福州房产频道
土地市场部分回暖,未来趋势如何?专家预测→
土地市场部分回暖,未来趋势如何?专家预测→
专题推荐
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2024世界航海装备大会
福州市第四届住房展销会
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