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农民”肖国水:“我要做农民该做的事”
-
福州日报11月8日讯(记者 钱嘉宜/文 通讯员 刘其燚/摄)“这几天菇好卖,客户都找上门了,手机响个不停啊。”昨日上午,肖国水一进办公室,就直奔主题,滔滔不绝地向记者谈起了自己的“种菇经”。
2010年,为保障福州二水源敖江流域罗源段水质,岐峰村实行畜禽禁养退养。肖国水带领村里100多户养殖大户,集资1000万元成立了岐峰山水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副会长、罗源县食用菌行业协会会长、罗源县劳模协会副会长、福州市人大代表……合作社的巨大成功给肖国水带来了众多荣誉。然而,他的口头禅却是:“我只是个农民,要做农民该做的事。”
创新技改共致富
“加入合作社,我们的日子省心又富足!”谈起加入合作社,50余岁的职工肖仕猛有些得意。他告诉记者,全村980人,2/3的村民都是合作社成员,就拿他们夫妇来说,在食用菌基地上班,月收入就有7000元,再加上年底分红,一年少说也有10万元保底。
“合作社的开办为年事已高、无法外出打工的村民谋了一条生路。”肖国水说,这里年生产食用菌350万袋,产量1500多吨,产值2000万元左右。
为了增强发展后劲,近年来,合作社还与省、市农业局,福建农林大学开展科研合作,通过技改,保持食用菌龙头地位。
近段时间气温偏高,食用菌产量降低,福州市面上的菇类价格飙升,每公斤能卖几十元。合作社产量不减,利润喜人。这都要归功于肖国水去年花100多万元引进的“保温内棚”技术。
“花菇要在5℃~23℃、昼夜温差大于7℃的环境下生长,我们通过保温棚的塑料膜厚薄度控制气温,从而控制产量,市场饱和时少长,市场紧俏时多长。”肖国水说。
今年中秋前后,试水网络电商平台,合作社推出的“乃凤即食银耳”卖出了第一单。通过低温加工技术,银耳可以像速食面一样冲泡食用,主要销往北方地区,原先一朵3元左右的银耳现在可以卖到10元。
去年10月,合作社成为“国家级农技推广项目”食用菌项目基层试点基地,其中的废菌包循环利用项目有望为保护福州二水源作出贡献。
“原先,菌菇棒废弃料主要被丢弃到河道中,大量的木屑不但堵塞河道还产生污染,即使用来烧锅炉供热,也不能使能量完全转化。这次,我们尝试用100万袋废菌包,在25亩竹林地上培育竹荪,不但降低了一半的竹荪种植成本,还带来了每亩上万元的产值。”肖国水说。
据统计,罗源全县每年可产生废菌包2亿多袋。现在,周边不少食用菌种植乡镇都来肖国水这里讨经验。“推广以后,食用菌废料污染水源的问题或可解决。”肖国水欣慰地说。
建言修路促发展
自2012年担任福州市人大代表以来,肖国水连续5年向福州市人大常委会提出《连江县小沧畲族乡至罗源县霍口畲族乡的公路建设》的建议。不久前,晋安区、罗源县、连江县等三县区的交通部门召开了罗源霍口至连江小沧公路线位方案协调会,拟新建一条约15公里的三级公路,以此串联起晋安日溪、罗源霍口、连江小沧三地的特色畲寨。
“我们小时候就听长辈说,有一条小路可以通向连江小沧,修这条路承载了畲族乡民的百年梦想。”肖国水说,公路建成后,罗源霍口乡与连江小沧乡这两个畲族乡可实现互通,一起发展畲族特色旅游产业;通往福州城区的时间将大大缩短,也可方便食用菌产品快速流通。
“接下来,我们想发展食用菌采摘产业,让更多的城里人走进畲村,体验农村的平实快乐。”肖国水说。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