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十九大“新”观察】“新目标”怎么干?

2017-10-23 14:29:55  来源:新华社

  新华网北京10月23日电(记者 曹滢 韩家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关键期,中国共产党做出“两个阶段”“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强调,要深刻学习领会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

  社科、经济等领域的多位专家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认为,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是基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全面认识和实践总结,描绘制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准路线图和时间表,是十九大报告的重中之重。

  未来的中国什么样?

  十九大报告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全新谋划展望。

  “两个阶段”怎么划?“两步走”怎么走?未来的中国什么样?对照报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将是:

  完成十三五规划,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国防和军队基本实现机械化,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2035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将是:

  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本世纪中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将是: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蓝图,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从时间与空间、中国与世界的坐标系上,标注出了承前启后的历史方位、继往开来的前进方向。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新目标有两个突出变化:首先,从“国家”到“强国”,一字之变,显示了我们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信心,显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其次,现代化目标内容不仅包括经济上的富强、政治上的民主、文化上的文明、社会上的和谐,还包括生态上的美丽,充分体现了“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与目标之间的联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说,十九大报告中这些重大判断不是凭空提出来的,而是通过实践概括总结出来的。我们国家已保持了近40年高速增长,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中国人民奋斗创造了新的奇迹。这是开启新时代的物质基础。虽然它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但却是为未来奠定基础伟大瞬间,让我们看到中国的更大希望。

  伟大梦想始于“牢牢立足”

  借助历史的视角,能帮助我们更加充分地认识和把握时空方位和发展逻辑。

  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是解决温饱,第二步是奔小康,第三步是现代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从十三大报告提出这一重大判断后,历次党代会报告都会重申,并对新的发展阶段予以新的表述。

  党的十五大报告重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

  党的十六大提出,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党的十七大提出,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五个新要求”,“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从“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小康社会”的要求愈加丰富,路径愈加清晰。

  党的十九大,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经提前实现的基础上,党中央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将“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又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定于2035年,过15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李君如认为,改革开放后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是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现在把基本实现现代化放到2035年,提前了15年。后面15年的目标则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适应了中国发展的新趋势,它是在科学分析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基础上,以及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要求上得出的科学结论;它坚持和发展,实际上又超越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为中国人“站起来”“富起来”基础上设计了“强起来”的行动纲领。

  “‘两步走’战略的提出,说明我们党是有雄才大略,对民族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又说明我们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前途无比美好。”李君如说。

  与此同时,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主要矛盾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报告用三个“牢牢”提醒全党,要对基本国情保持清醒认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是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保持清醒头脑与自觉认识,保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激情和勇气,是实现伟大梦想的战略定力。

  现代化经济体系与“两步走”相呼应

  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对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等方方面面提出了新要求。报告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这是一个充满新意的要求,意味着对中国经济所处发展阶段的新认识、新判断,未来经济建设的主题将发生重大转变。

  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化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陈文玲认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两步走”的目标相呼应,也是“两步走”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意味着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我们原来强调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强调的是‘起步’和‘特色’。经过几十年发展将完成长周期的经济体制转型,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将中国放在全球大视野中,强调的是国际标准。”陈文玲说。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什么?十九大报告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包括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等等。

  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受访专家们认为,这从目标任务、战略支撑和制度安排三方面全面定义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

  陈文玲说,实现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需要有完善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保证支撑。建成现代经济体系才能实现伟大梦想,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工程才有物质基础。实现经济体系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从大国向强国的飞跃。

中央党校教授韩庆祥认为,十九大报告对新的发展阶段给予充分阐释,做好理论准备,并把理论准备上升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这是十九大报告的重要历史意义。

【十九大“新”观察】“新目标”怎么干?

点击进入本网专题

【责任编辑:马春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