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伟大的变革 历史的跨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和推进强军兴军纪实之三

2017-09-10 20:28:27  来源:新华社

  改革首战,奠定胜局。领导指挥体制变革立起人民军队新的“四梁八柱”

  2016年1月16日零时,一个划时代的瞬间。

  根据习主席的命令,从此时起,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七大军区停止行使指挥权。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五大战区开始运转。

  岁末年初,人民军队改革的嘹亮号角一次次吹响。

  2015年12月31日,习主席向新成立的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授予军旗并致训词。

  2016年1月11日,习主席接见调整组建后的军委机关各部门负责同志。

  2016年2月1日,习主席向新成立的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战区授予军旗并发布训令。

  短短一个月时间,人民军队在看似波澜不惊中,跨出了石破天惊的一大步。

  改革千头万绪,领导指挥体制改革最关键。习主席把军队改革的突破口,放在了打破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和大陆军体制上,下的第一手重棋,就是构建“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领导指挥体制。

  当年,邓小平在酝酿百万大裁军时曾说:怎么减法,请大家出主意,我只讲总部带头。如今,中国军队的新一轮改革,最先“动刀子”的地方,又是总部。

  一声令下,雷厉风行,运行了几十年的总部制一夜之间走入历史,15个军委机关部门全新登场。其中,正师级以上机构减少200多个,人员精简三分之一。

  改革之难,难在冲破传统思维的禁锢,难在突破既得利益的羁绊。有些痛,必须忍;有些关,必须闯。

  习主席明确指出,军委机关调整组建是整个领导指挥体制改革的龙头,是这轮改革中最具革命性的改革举措。

  军委机关调整改革,实际上是对人民军队战略领导、战略指挥、战略管理体系的一次全新设计。新的军委机关与原四总部相比,指挥、建设、管理、监督路径更加清晰,决策、规划、执行、评估职能配置更加合理,更加聚焦战略谋划和宏观管理,使军委机关真正成为军委的参谋机关、执行机关、服务机关。

  改革是个大合唱,笙箫齐鸣奏华章。2014年11月7日,习主席签署命令,解放军审计署由总后勤部划归中央军委建制。一年之后,军委纪委、军委政法委、军委审计署出现在了新调整组建的军委机关序列中。向军委机关部门和战区分别派驻纪检组,全部实行派驻审计,巡视和审计监督实现常态化、全覆盖。调整军事司法体制,按区域设置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保证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2016年4月20日,一身迷彩的习主席,首次以“军委联指总指挥”的身份,视察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人民军队就开始了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探索。然而,几十年过去,“联不起来”的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习主席一锤定音:建立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和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要有紧迫感,不能久拖不决。

  这是紧迫忧思,也是战略考量。建立健全军委、战区两级联合作战机构,构建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体系,重塑了人民军队指挥架构,使人民军队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迈出了关键一步。

  这次改革,把联合作战指挥的重心放在战区,把部队建设管理的重心放在军兵种。战区专司打仗、主营联合,军种以战领建、抓建为战。战区和军区一字之差,性质却是天壤之别。

  “庙算”精且深,抓住“牛鼻子”可牵一发而动全身。关于军队改革,习主席反复强调,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庞大的陆军,无疑就是改革这盘大棋的“棋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不久,习主席来到当时的济南军区调研。他指出,要找准陆军在联合作战体系中的定位,加快推进陆军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

  2016年八一前夕,当习主席来到新组建的陆军机关视察时,陆军转型发展的新纪元已经开启。习主席叮嘱陆军领导,要按照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战略要求,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陆军转型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

  这次改革,陆军占全军总员额比例下降到50%以下。这在人民军队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改革首战定胜局。“军委-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和“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立起人民军队新体制的“四梁八柱”。

  2016年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34次集体学习,专门听取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情况。习主席指出,改革势头很好,要再接再厉,扎扎实实把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向前进。

  优化结构,重塑力量。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再造精兵劲旅

  改革如潮涌,后浪推前浪。

  2016年12月2日至3日,中央军委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习主席指出,要坚持减少数量、提高质量,优化兵力规模构成,打造精干高效的现代化常备军。

  兵之胜负,不在众寡,而在分合。习主席强调,要坚持需求牵引、创新驱动,改革作战部队编成,打造具备多种能力和广泛作战适应性的部队。

  2017年4月18日,习主席接见全军新调整组建的84个军级单位主官。

  10天之后,国防部例行记者会披露,陆军18个集团军番号撤销,调整组建后的13个集团军番号同时公布。

  这只是人民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的冰山一角。在新调整组建的军级单位中,还包括海军陆战队、空军空降兵军以及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中的诸多新型作战力量。

  这是一次划时代的力量重塑。如果说,此前的领导指挥体制改革是“改棋盘”,那么“脖子以下”的改革就是“动棋子”,而且同样是全局性的动、大范围的动。

  习主席强调,纵观世界军事发展史,军队的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不能固定不变,必须随着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变化而变化,随着国家战略需求和军队使命任务变化而变化。否则,曾经再强大的军队最后也要落伍,甚至不堪一击。

  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不是单纯的撤降并改,而是以结构功能优化牵引规模调整,推动人民军队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推动部队编成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这既是瘦身,也是强体。

  新结构催生新战力。一场夺岛演习,在暴风雨中打响。硝烟深处,新调整组建的海军陆战队全新亮相。脱下“陆军绿”换上“海军蓝”,官兵身后的大山越来越远,眼前的大海越来越近。指挥层级更扁平,作战编组更灵活,合成化、模块化程度更高。改革后的每一支部队,都向着这个目标迈进。

  新编成锻造新利剑。在这次改革中,以三代装备为主体、四代装备为骨干的武器装备体系正在形成。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歼-20、运-20亮相……战略预警、远海防卫、远程打击、战略投送、信息支援等新型作战力量得到充实加强。

  调整之后,我军规模更加精干,结构更加优化,编成更加科学,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陆战型的力量结构,改变了国土防御型的兵力布势,改变了重兵集团、以量取胜的制胜模式,迈出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的一大步,以精锐作战力量为主体的联合作战力量体系正在形成。

  重构重塑后的人民军队,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2016年早春,习主席视察国防大学。他强调,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我军院校建设必须有一个大的加强。

  燕山脚下,湘江之滨,两所著名军校的变化引人瞩目。这轮改革以重塑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为牵引,调整结构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改革培养模式,全军和武警部队院校由77所减至43所,构建起以联合作战院校为核心、以军兵种专业院校为基础、以军民融合为补充的院校布局,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正在形成。

  改革的雷电,总是在历史的风雨中孕育。早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周恩来总理就提出实行三军联勤体制的设想,然而人民军队的联勤之路一波三折,走得并不平坦。

  2016年9月13日,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成立,习主席向武汉联勤保障基地和5个联勤保障中心授予军旗并致训词。

  这次改革,为新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量身打造了以联勤保障部队为主体、以军种保障力量为补充、以战区联指统一指挥运用为核心的新的联勤保障体制,补上了人民军队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上的最后一块短板。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军事竞争的核心要素。世界军事高新科技竞技场上强手如林,风驰电掣。

  潮起东方,又是一番风景。在习主席擘画的改革蓝图中,有一个醒目的路标: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他指出,我们要赢得军事竞争主动,必须下更大气力推进科技兴军。

  2017年,人民军队中一个新的机构--中央军委军事科学研究指导委员会诞生,连同此前成立的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国防科技创新有了全新的顶层架构。

  与此同时,重新调整组建的军事科学院宣告成立,以军事科学院为龙头、军兵种研究院为骨干、院校和部队科研力量为辅助,军事科研力量“航母编队”正式起航。

  让一切战斗力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源泉充分涌流。研究制定新的《文职人员条例》,研究论证军衔主导军官等级制度,组织修订军官法、兵役法,研究制定士官条例、义务兵条例,健全退役军人管理保障体制机制,构建完善军人荣誉制度体系……

  官兵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一系列体现军事职业特点、增强军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的政策制度,正在抓紧制定推出。

【责任编辑:马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