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短视频丨聆听箜篌:丝绸之路上东西方共同的音乐记忆

2017-05-12 17:23:40  来源:光明网

  【“一带一路”·聚焦中华文化①】

  日前,北京音乐生活展厅内的几件形似半截弓背的华美乐器,吸引了众多观展者驻足。这些名叫箜篌的古乐器曾盛行西域,却一度失传未留一物一谱。近来,在国内外舞台上、热门古装影视剧中,箜篌及其乐曲频频亮相。甚至在二次元的网游中,这款带有神秘色彩的古乐器也作为仙幻法器,出现在年轻一代视野中。

  箜篌,这件丝绸之路上留下过独特东方文化印记的古乐器,在现代今天又具有怎样的文化价值和魅力?

  失传三百年,虽古老却“年轻”

  在北京音乐生活展厅内,数名不足十岁的孩童在青年箜篌演奏家鲁璐指导下,环抱大琴,双手指尖飞速地在琴弦上吟、揉、压、颤,空灵清澈的琴声演奏起《天空之城》,引来众多观众驻足聆听,赞叹不已。

  曲闭,鲁璐动情地对在场观众说:“这就是古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古乐器——箜篌,谁听到她,就一定会爱上她。”

  古代箜篌有着三种形制,凤首箜篌、卧箜篌和竖箜篌。其中,竖箜篌,又名“胡箜篌”并非本土乐器。谈及其身世,鲁璐称竖箜篌在汉代时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原,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遗珠”。《通典》云:“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在文化大交融的南北朝时期,被完全汉化的箜篌逐渐成为中原民族定型的传统乐器。

  1996年,在我国新疆的扎滚鲁克古墓群出土了两件古老的小箜篌,年代可追溯到2700年以前,且在此之后多件箜篌实物出土于新疆,从此我们可看出古丝绸之路途经之地正是箜篌兴盛重要区域。

短视频丨聆听箜篌:丝绸之路上东西方共同的音乐记忆

  距今约2700年的木竖箜篌(复制品)。光明网记者 张紫璇/摄

  “称其为‘遗珠’是因为这件古乐器在明末清初一度失传,再没有箜篌实物出现,无人能弹奏,甚至没留下一首乐谱,只有在古壁画上能见其容颜。”鲁璐介绍,竖箜篌被宫廷独占,失去民间发展根基,直接导致其断代了300年之久。

  经过多代制琴家的努力,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现代箜篌才复原“重生”在大众面前。“所以,箜篌既是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又是最年轻的乐器之一。”鲁璐说。

  与竖琴相似,具有“世界基因”

  在展览现场,不少观众对箜篌感到新奇,一些家长和孩子甚至误以为是西方的竖琴。鲁璐介绍到,其实箜篌和竖琴本就是同祖同宗。

短视频丨聆听箜篌:丝绸之路上东西方共同的音乐记忆

  孩子们弹起箜篌感受动人琴声。光明网记者 高灵杰/摄

  “箜篌是一种具有世界基因的乐器,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多泛箜篌类乐器出现。目前,遗存古箜篌壁画国家就多达22个。”鲁璐称,经过历史和文化不断变迁,本土化的箜篌与竖琴形成了不同的音乐语言。通过吟、揉、压、颤等独具中国韵味的弹拨技巧,箜篌能够呈现出中国古乐特有的音律之美。

  “回顾箜篌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到,这是一个见证民族交往融合和国家外交发达的重要乐器。”鲁璐回忆,2014年APEC会议期间,她就用箜篌外交的方式为多国领导人夫人在颐和园演奏,墨西哥总统夫人里韦拉对箜篌充满了兴趣并试弹。

  “箜篌最吸引国外听众的是:我们的乐器如此相似,但是我们却保留特色,各有不同。音乐无国界,箜篌作为‘一带一路’上重要的文化符号,正在发挥着特有的东方魅力。”鲁璐告诉记者。

  “一带一路”上延续东方韵律

  “2000多年前箜篌在西域地区发展盛行,但如今的新疆却没有一个人可以演奏它。”谈到2015年踏上新疆开始第一次箜篌寻根之旅,鲁璐感慨万千。在她看来,无人传承,无疑让箜篌的发展和延续面临再次面临断代风险。

  “来到新疆,真实地触摸着千年前的箜篌残品,我激动得眼泪打转,那种感觉就像是在与古琴主人的灵魂对话。”鲁璐说,从那时起,她就决心一定要把箜篌传承工作坚持下去,不能让这件千年古乐器的技艺再次失传。

  2015年5月,鲁璐携其箜篌团队与新疆且末县携手建立了新疆唯一一所箜篌公益教学基地及师资培训基地,每年免费招收箜篌演奏学员和师资培训班学员。她希望将箜篌这个被遗忘千年的古乐器,带回这个曾经有过它辉煌的故土。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全国各地培养箜篌传承人,在传授琴艺的同时,更重视培养箜篌学习者对这一古老文化的学习与情怀。希望这种古老的乐器,永远焕发生机,流传久远。”鲁璐道出心中期待。

  她介绍说,当代箜篌的学习人数依然少之又少,箜篌的传播和发展任重道远。“我希望对箜篌的传承能够唤起人们对于这件古乐器的共同记忆。让更多人看到像箜篌这样古乐器传承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以新民乐人的责任和担当之心展示民族的“文化自信”。

  (光明网记者张紫璇/文 高灵杰拍摄/制作)

【责任编辑:林玮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