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不朽的丰碑,伟大的征程

2016-10-21 14:27:27  来源:新华社

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不朽的丰碑,伟大的征程

  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箭如其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凝聚着中国航天人不畏险阻、艰苦奋斗的精神。

  1958年火箭设计之初,大家都在想给火箭起个什么名字。最终,有感于红军的大无畏精神,将火箭命名为“长征”。

  “火箭研制真的和长征差不多,但一切困难难不倒中国航天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原党委书记梁小虹说,第一代航天人足足走了12年的“长征路”,终于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

  近半个世纪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承载着中国的航天梦,一次次飞向太空,一次次向世人宣示着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是对人类生存极限的突破,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对全人类精神宝库的伟大贡献。坚持理想、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实事求是,有了这种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成就不了的事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陈部部长张海说。

  这是一种能与苍穹比阔的精神,这是一种不随时间消弭的力量。

  在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的后山上,有17棵参天大树,每棵树下都有一方墓碑。当年,这个仅有43户人家的小村家家有人参加红军。参军前,17位年轻人相约来到后山,每人栽下一棵松树。后来,他们全部牺牲在长征途中,再也没能回到家乡。

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不朽的丰碑,伟大的征程

  瑞金市华屋村小组后山栽种的“17棵松树”(9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身边的战友不断倒下,自己也时时面临死神的威胁。但他们参加红军不仅是为了个人的解放,更是为了自己的亲人、自己的阶级的解放,纵然本人付出牺牲,最终会迎来整个社会的光明前途。”徐焰说。

  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0来岁的年轻人视死如归,拖着疲弱的身体,冒着敌人的炮火,在两年时间累计行程3万多公里,跨越近百条河流,翻过20余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平均每天都要经历一次遭遇战……

  一个伟大的民族,不会没有英雄。一个英雄的民族,必有永恒的史诗。

  长征路上,一个叫刘志海的红军战士被冻死,战友们掰开他紧握的一只手,里面是党证和一块作为党费的银元——这样的军人、这样的军队,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传播着中国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理想。

  遵义会议后,张闻天说过:“没有理想,不要说万里长征,红军连一千里都走不了。”

  聂荣臻元帅生前回忆道,问每一位战士为什么要当红军,他们都会回答你“为了打土豪,分田地”“为了苏维埃新中国”。

  尽管当时的红军战士绝大多数都不识字,但中国共产党所创建的人民当家做主的红色苏维埃政权,唤醒了千百万像他们一样的穷苦大众,给予了他们世世代代从未有过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靠着这样崇高的理想和自觉的党性,一支支红色大军从赣南、从湘西、从川北、从豫南,跋涉千山万水,不畏艰难险阻,向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汇聚而来。

  “他们是些善良的,志气高、理想远大的人,交不起租税走投无路的农家子弟,逃自死亡线上的学徒、铁路工、烧瓷工,飞出牢笼的鸟儿——丫鬟、童养媳,有教养的将军,带枪的学者、诗人……就这样汇成一支浩荡的中国铁流,就这样一双草鞋一根土枪,踏上梦想的征程!”意大利诗人瓜格里尼曾这样描述红军。

【责任编辑:陈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