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辛平:长征,向着民族复兴伟大梦想进发
(七)
一位三过草地的红军女战士回忆长征这段历史,曾深有感触:“集体的利益,是红军一切行动的准绳。”
一切为了大局,一切为了集体,一切为了革命胜利,保持高度的组织纪律性,这是长征胜利的重要因素,也是长征精神的重要方面。
长征之初,红二、红六军团为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发动了“湘西攻势”,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蒋介石随即组织了对这一根据地的大规模“围剿”。
遵义会议后,红军虽采取灵活机动战术,但总难以甩掉敌人。毛泽东等决定让能跑善打、敢于独立作战的“老九”,即罗炳辉率领的红九军团执行诱敌任务,以少量兵力牵制大量敌人。红九军团接受命令后,伪装成红军主力,在大部队渡过乌江后,果断决定放弃渡江,留下与敌周旋,为红军主力摆脱敌人围追堵截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中央红军抵达陕北时,部队供给极度困窘。先期抵达的红二十五军知道后,立即将自己部队的绝大部分积蓄送给中央红军。
在与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中,党和红军指战员更显示出坚强党性和大局意识。张国焘要朱德发表宣言反对党中央,朱德严词拒绝。斗争的关键时刻,红四方面军领导徐向前毅然决然地说:天下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
何叔衡,党的“一大”代表,曾迫切要求跟随红军主力一同转移,并准备了两双结实的草鞋。但当中央决定让他留下来继续斗争时,他坚决服从。后来,在长汀突围战斗中英勇牺牲。刘伯坚,曾任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等,中央安排他留在苏区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他知道留下意味着什么,但马上带着官兵在于都河上架桥,为主力红军出征作准备。后在率部突围时被俘,英勇就义前所作的《带镣行》,充分展现了革命者“志气愈轩昂”的浩然正气。
胜利,总会有牺牲。
今天,推进强国强军伟大事业,面临的条件和环境已远非当年革命战争年代可比。但为了“大我”,舍弃“小我”,永远是伟大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特别是当前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关键期,更加需要我们每一名官兵、每一支部队都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纪律意识、团结意识。
长征时期,“走”还是“留”,往往意味着生与死的抉择。今天,面对改革中的走与留、得与失、进与退的选择,我们有什么理由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