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剩荤,不剩素!”春节剩饭咋处理?转给家人→
春节期间
剩饭剩菜总是让人头大
扔了浪费
留着又担心吃了对身体不好
春节“剩宴”到底能不能吃?
哪些食物不适合二次加热?
一文帮您理清思路
记得转给家人↓↓
一
不同剩菜如何处理?
剩菜“口诀”请牢记
绿叶菜→不要剩
反复加热后维生素损失严重,隔夜后容易生成亚硝酸盐。
处理建议:尽量当餐吃完,不要剩!
根茎类蔬菜→分装冷藏
反复加热后维生素损失明显,硝酸盐含量较绿叶类低,隔夜后口感尚可。
处理建议:吃不完的尽快分装冷藏,可以保存1~2天。
肉类、蛋类→吃前热透
再次烹饪对营养影响较小,但其蛋白质丰富,利于细菌繁殖。
处理建议:可以适当保存,需尽快分装冷藏,超过24小时需冷冻。熟食再次食用时需要重新热透。
海鲜等水产品→需要冷冻
反复加热后不饱和脂肪酸容易受损,隔夜后容易产生蛋白质降解物,损伤肝、肾功能。
处理建议:尽量当餐吃完,吃不完的尽快分装冷冻。
豆制品→及时冷藏
重新加热后蛋白质等不太容易流失,但煮好的豆制品容易变质。
处理建议:尽量当餐吃完,买回来后尽快冷藏保存。
汤类→避免铁锅保存
剩汤长时间存放在铝锅、铁锅内会生成有害物质。
处理建议:可少放盐等调味料,用瓦锅或保鲜盒冷藏。
凉菜→不要剩
隔夜后生成有害物质较多,且不适合加热处理。
处理建议:无论荤素,尽量当餐吃完。
剩菜“口诀”请牢记
宁剩荤,不剩素
叶类先吃完
根茎适当存
海鲜、凉菜一个不留
二
这些食物最好不要二次加热
01菌类食物
菌类里的蘑菇经过高温烹饪
会产生大量的硝酸盐
放在冰箱中低温保存
第二天加热后继续吃
进入人体的亚硝酸盐含量会增加
经常吃二次加热的蘑菇
可能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长期这样
会增加罹患消化系统肿瘤的概率
不建议蘑菇二次加热后继续吃
尽量一次吃完
02菠菜
菠菜草酸含量高
需要焯水之后食用
再加上菠菜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
二次加热会转化为亚硝酸盐
对人体有害
03牛奶
反复加热牛奶
会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变性
导致营养缺失
同时,细菌会快速繁殖
使牛奶变质
容易造成腹泻
04银耳汤
银耳含有较多的硝酸盐类
煮熟的银耳汤如果放置时间过久
硝酸盐会分解还原成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会使血液里的血红蛋白
丧失携带氧气的能力
从而破坏人体正常造血功能
影响健康
银耳汤最好现做现喝
不要隔夜
05溏心鸡蛋
溏心鸡蛋主要是指没有煮熟的鸡蛋
这样的鸡蛋
无法彻底杀灭沙门氏菌
如果再放置一晚
会增加细菌繁殖和产生毒素的机会
即使第二次煮熟了
也存在致病风险
三
剩菜从存到吃
还有这些注意事项
剩菜要等凉透了才能放冰箱吗?
二次加热时又要注意什么?
戳攻略↓↓
尽快放入冰箱冷藏
●无论何种食物,在室温下放得越久,微生物就繁殖得越多,越不安全。尽量把剩菜趁热或者是放置到不烫手时就放入冰箱。
●冰箱内东西不宜太满,菜不宜太大份,尽量用轻薄、导热快的保鲜盒,可以加快降温速度。
分开存储
●分开存储可以避免细菌交叉污染。要用干净的容器密闭储存,或者把碗盘包裹上一层保鲜膜。
吃前热透
●冷藏冷冻过的剩菜吃之前一定要高温回锅,把菜整体加热到100℃,保持沸腾3分钟以上。
●微波炉加热需要翻一翻,多热几分钟。吃多少热多少,避免反复加热。
(来源:综合CCTV-1《生活圈》、北京市疾控中心)
- 鱼刺卡喉吃饭压下去就行?别信(2024-02-12 11:25:51)
- 春节假期儿童眼外伤高发 这份“急救指南”请收好(2024-02-12 09:53:23)
- 东南汽车城提升污水处理能力(2024-02-05 09:22:55)
- 福建两姐妹先后查出肺结节,半年后双双确诊肺癌!医生:这几类人尤其注意(2024-02-04 09:09:48)
- 危险!福州女子被扎一下险截肢!快过年了这件事千万当心(2024-02-03 16:11:55)
- 女子被龙胆鱼刺扎伤 一只手差点被截肢(2024-02-01 08:45:09)
- 东南汽车城污水处理厂扩能及提标改造工程进入尾声(2024-01-30 07:55:37)
- 43人被问责!山西公布中煤平朔井工三矿较大瓦斯事故调查报告(2024-01-19 20:43:24)
- 福清首座!总投资近5600万元!(2024-01-19 16:24:20)
- 厦门海沧一企业发生闪爆,3人死亡3人受伤(2024-01-11 17:44:01)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