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有“遗”不见不散 >> 千年古城焕新颜 >> 活化

一座古厝的“重生”

2021-07-28 22:52:10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林奕婷 万哲华

  福州新闻网7月28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林奕婷 见习记者 万哲华)“雕花保存得这么完整,真是难得。”上周,闽侯县博物馆的巡查人员来到祥谦镇凤港村的林叔向故居,对这里的古厝保护情况给出好评。

  林叔向故居建于清代,占地面积约1100平方米。厅堂正面悬挂的一副楹联彰显出这座古厝的文化底蕴——“吏部郎官裔,尚书干办家”。

  “这里原先住了一个大家族,随着林氏后人的外迁,房屋空了下来,堆满杂物,缺乏维修,外墙、屋顶多处都出现了损坏,古厝岌岌可危。”凤港村支部书记林权告诉记者,村里决定组织对林叔向故居实行修缮。

  修缮工作于2019年2月结束。如今,林叔向故居已经被定为闽侯县不可移动文物点,按照规定组建了文物三级保护责任制,从镇级负责人,到村级负责人再到负责日常管理的文化协管员层层挂钩。

  祥谦镇的39处文物点都推行了这一套“强班子”的方法,由于凤港村有5处文物保护点,因此另外安排了网格员配合文化协管员进行巡查。

  是否有明火入屋、屋面是否有漏水点、房屋周边是否有堆放垃圾……文化协管员要详细地登记在册,并拍照存档,实行台账式管理,确保管理跟踪到位。文化协管员的每日巡查是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基础,其目的在于“治未病”。

  为了更加有针对性地防止潜在的隐患,在祥谦镇帮助下,闽侯县博物馆、文体旅游局的专家多次走进林叔向故居,提出保护意见,进一步筑牢文物保护的“防火墙”。林叔向故居属木构建筑,火灾的预防是重中之重。当时,屋子内拉起的都是铝管电线,存在隐患,根据专家提出的建议,祥谦镇拨付一定的经费,帮助林叔向故居将电线换成套铁管的铜线,并在关键位置放置了消防灭火器。

  在林叔向故居的修缮过程中,县里的专家也不定期前来指导。由于房屋长期不住人,梁架的木材存在糟朽,必须更换。要在不改变古厝原有架构的前提下换上合适的木材,还要采买到传统的木材和屋瓦用于更换,这些都是修缮过程中“卡脖子”的难题。

  “专家知道后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让我们的修缮工作得以顺利地进行。”当时遇到的困难林权历历在目,“我们感受到文物修缮的不易,更加了解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除了每月定期参与镇里组织的培训以外,也会主动向村民传授文物保护的知识,提高他们保护文物的意识。”

  据了解,凤港村的村干部每个月都会参加在祥谦镇开展的文物保护培训,也在镇里的帮助下邀请专家入村宣讲。“现在,村民们几乎都知道该如何使用消防灭火器,知道文物的价值和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林权说。

  “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文化,让后人知道我们从何处来。”祥谦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祥谦镇把文物保护经验加以梳理,总结出了“五子登科”文物保护专项工作方法,通过汇集县、镇、村各层级的力量,加强培训“醒脑子”,明确职责“强班子”,排查整治“开方子”,落实“五防”“重院子”,强化保障“拨银子”,用实际行动留下祥谦人共同的文化记忆。

一座古厝的“重生”

点击进入本网专题

【责任编辑:卓德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