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行动纲要》

2021-01-05 21:13:40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覃作权 张旭

  一张蓝图绘到底

  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行动纲要》

  福州新闻网1月5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覃作权 张旭)5日,市委、市政府出台《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行动纲要》。这是我市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秉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的创新理念和重大实践,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全力打造新时代有福之州、幸福之城,推动“十四五”发展目标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任务落实到位的重要举措和具体抓手。

  根据《行动纲要》,今后五年,我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擘画的蓝图,按照省委关于“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的要求,坚持系统观念,重点建设福州滨海新城、福州大学城、东南汽车城、丝路海港城(江阴港城、罗源湾港城)、福州(长乐)国际航空城、现代物流城,打响海上福州、数字福州、新型材料、海港空港、闽都文化等五大国际品牌,实施党建引领、科教兴城、龙头扶引、扩大内需、改革攻坚、区域协同、绿色发展、温暖榕城、平安福州等九大专项行动,推动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行动纲要》明确了七大工作目标。

  经济发展取得新实效。经济总量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争先进位,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值实现翻番,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接近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5%,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倍增达4000家以上,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0%。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国企改革、县域集成改革、三医联动改革、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集成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城市信用排名保持全国前列。打造海港空港国际品牌,机场旅客吞吐量超2200万人次,福州港货物吞吐量突破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800万标准箱。建设海峡两岸交流合作中心,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先行城市。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新时代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成效,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繁荣发展,闽都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任务加快推进,大气、水、土壤、海洋等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河湖水系治理成为全国典范,森林覆盖率达58.5%,空气质量排名保持全国重点城市前十位。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备,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市域治理再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政府职能加快转变,社区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结构持续完善,平安福州、法治福州建设达到更高水平。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更加完善,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省会能级实现新提升。建成区面积达到500平方公里左右,城区常住人口达500万人,省会首位度和辐射带动力显著提升。打造海丝枢纽中心,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行动纲要》提出,展望二〇三五年,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时,我市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基本实现,有福之州、幸福之城展现崭新面貌,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经济总量再上新的大台阶,人均GDP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建成具有福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建成文化强市、科技强市、教育强市、人才强市、体育强市、健康福州。

  《行动纲要》明确,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在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际,我市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达到世界发达城市的平均水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形成强大的经济实力、完整的经济体系和高度化的产业结构;有很高的经济开放度和广泛的国际经济贸易联系;城市基础设施高度发达,建成国际一流的综合交通体系;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全市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行动纲要》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全市力量,建立党委牵头、政府负责,人大、政协协同,部门及县(市)区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构建目标任务、行动抓手、责任分工、督促落实、考核评比等一体化的闭环工作体系,激发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热情,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全社会营造支持行动、参与行动的浓厚氛围,推动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行动纲要》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及专项行动小组和项目指挥部,切实加强对贯彻落实《行动纲要》的领导。要强化责任落实,各专项行动小组、项目指挥部、专项行动小组成员单位要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互的推进合力。要优化工作作风,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传统,健全一抓到底、跟踪问效的工作机制,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要强化督查考核,将推进落实情况纳入绩效考评,对工作推进不力、不担当不作为的单位和个人,依规依纪依法严肃追责问责。

  实施九大专项行动

  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

  (一)党建引领专项行动

  行动目标

  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体制机制,不断推动党的领导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当好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示范城市。巩固和发展大团结大联合局面,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凝聚智慧力量、提供坚强保证。

  重点任务

  (1)当好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示范城市。持续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长效机制,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创新理念与重大实践的研究,组织工作专班深入挖掘整理,形成系统全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传承资料体系,讲好福州故事。组织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实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组织开展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专题培训。

  (2)加强组织保障建设。深入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专项行动,持续深化“红色领航工程”,深化数字党建探索,着力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城乡基层治理格局;以市县乡村四级换届为契机,提升各级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深化“达标创星”活动,扎实推进支部建设。围绕市委和市政府重点工作,强化干部一线考核。

  (3)广泛凝聚各方力量。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与时俱进,不断丰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福州的探索实践。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集中统一领导,持续巩固发展统一战线事业。

  (4)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入开展工作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高质量推进巡察全覆盖,完善巡察上下联动监督网。着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遏制基层“痕迹主义”苗头,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二)科教兴城专项行动

  行动目标

  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科技强市、教育强市建设,高标准建设各类创新平台,加快打造全国一流大学城,推动建设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建设创新型省会城市,全面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重点任务

  (1)加快教育强市建设。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实施“优质学校、优秀校长、优秀教师”带动,落实学校布局优化、基础教育提质等十大工程,深入推进基础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加快推动福建职教城建设,优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到2025年,教育强市基础工作初步完成。全市新增20万个基础教育学位。实现“五个双百”:全市年教育财政投入200亿元以上,建设约200所学校,创建240所以上各级各类优质学校,培养200名以上优秀校(园)长、200名以上省级名优教师。到2035年,全面建成现代化教育强市。

  (2)建设福州大学城。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标准,高水平、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大学城规划提升,完善城市功能,补齐民生短板,增强大学城及周边地区的活力和发展动力。到2021年上半年,基本完成大学城片区重点区域、主要道路沿线景观环境提升和基础设施改造;到2021年底,基本完成征迁工作,大学城总体城市环境品质、景观面貌有显著改变;实施“名校+”带动战略,加强与国内高水平大学、研究院所、实验室等合作,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到2023年,“六个一流”目标基本实现,跻身全国一流大学城行列。依托大学城和高新区,逐步推动规划建设校、产、城、人深度融合的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

  (3)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推动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集聚发展,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领军企业、行业冠军,新增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支持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共性技术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4)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攻关等制度,完善从研发到落地的全链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加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推广“以企业家培养企业家”模式,打造优秀企业家队伍,引领带动企业创新发展。

  (5)建设高水平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加快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片区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支持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等高水平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产业链整体水平。设立产业引导基金,促进创新创业要素集聚,引导产业转型,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6)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高标准建设人才三创综合体,集聚各类创新要素,提供全链条创新服务,实现人才“有用武之地”。完善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服务保障,实现人才“无后顾之忧”。用好“榕博汇”、“闽都英才”等平台,实施人才国际化政策、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和集成支持政策、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政策等有福州特色的“福聚英才”战略计划,形成人才聚集的洼地和创新创业创造的福地。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精准对接融合,大力引进和培育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坚持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健全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和收益分配机制,让科技人员得实惠、受尊重。

  (三)龙头扶引专项行动

  行动目标

  坚持把经济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三个福州”为重点,着力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构建质量优、效率高、动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的龙头企业、产业集群,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超过50%,海洋生产总值达4250亿元。

  重点任务

  (1)打造数字福州国际品牌。持续办好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融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福建)建设,培育壮大“云大物智链”等数字产业集群。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上云用数赋智”行动。积极发挥平台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开放、资源集聚整合的作用,扶持一批“专精特新”平台企业。围绕打造“全国数字应用第一城”,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和可信数字身份试点、健康医疗大数据试点、新型基础设施试点等工作。

  (2)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坚持以新型工业化推动现代化,支持企业技改、扩大投资,培育一批五百亿、千亿级龙头企业。持续推进园区“七通一平”标准化建设,完善科研、产业服务、教育、医疗、商业等配套,提升园区运营管理水平,推动晋安湖、旗山湖、东湖“三创园”建设。

  (3)打造海上福州国际品牌。以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推进海洋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开展涉海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挖掘海洋资源潜力,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培育一批海洋经济龙头骨干企业,大力发展远洋渔业,推进“百台万吨”深远海养殖平台等项目建设,持续壮大临港产业。

  (4)打造新型材料国际品牌。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高性能膜、特种玻璃、功能陶瓷、石墨烯、纺织新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发展新型合金、工程塑料、高品质特殊钢等先进结构材料,打造新型材料产业创新发展新高地,建设新型功能材料国家战略性产业集群。

  (5)建设东南汽车城。依托福建奔驰、东南汽车等龙头企业,大力引进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及汽车产业链相关项目,形成集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汽车产业集聚区,五年内打造成千亿级现代化汽车特色小镇。

  (四)扩大内需专项行动

  行动目标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建设消费中心城市,力争“十四五”时期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0%。深入实施内循环培育、双循环示范工程,投资消费潜力持续释放,经济发展空间有效拓展,通过建设丝路海港城、国际航空城、现代物流城,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通道。

  重点任务

  (1)打造海港空港国际品牌。加快推进高铁进机场,加速机场二期扩建,实现高铁、航空优势互补,提升空港交通效益,打造福州(长乐)国际航空城。围绕打造国际深水大港,加快建设一批园区型、疏港型铁路专用线,完善集疏运体系,建设江阴港城、罗源湾港城,提升福州港竞争力,打造丝路海港城。谋划推动温福、昌福高铁等建设,打造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和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区域交通枢纽中心。

  (2)建设现代物流城。加快形成“大进大出、优进优出”的物流大格局,在连江大规模成片开发福州物流城,集中承接中心城区及其周边地区商贸物流业转移,引进一批物流龙头企业落地福州,打造辐射全国的区域性生活生产资料集散中心。用好用足中央政策,建设一批冷链项目,打造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3)抓好“菜篮子”工程。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实行党政同责,确保市场供应和质量安全。打造以琅岐为中心,闽侯、闽清、永泰等多区域的果蔬生产供给基地,大力扶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22万亩以上。

  (4)打造东南会展高地。加强与国际一流城市交流合作,抓住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世界遗产大会等重大展会在福州举办的机遇,鼓励和支持国际、国内知名会展企业入驻我市。加强展馆、高端宾馆酒店等会展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承载能力,做大会展规模,培育高端论坛和会展品牌,设立重大会展品牌和永久性会址。

  (五)改革攻坚专项行动

  行动目标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得到新提升。“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形成,营商环境评价排名稳步提升。多区叠加优势全面凸显,海丝战略支点城市作用充分发挥,形成东南沿海国际门户。榕台各领域融合持续深化,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先行城市。

  重点任务

  (1)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坚持“市场主体满意”和“营商评价提升”双导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建设数字政府,完善“云代办”、“打包办”、“一网通办”、“全城通办”服务,推行登记业务“秒批”制、企业开办“小时”制,2021年底前,实现即办件比例50%以上、开办企业办理时限压缩到5个工作小时以内、全年办税时间压减到90个小时以内,力争营商环境便利度排名进入全球前20位,保持城市信用综合排名位居全国前列。健全企业服务机制,完善“一企一议”、领导挂钩服务、重要项目用地统筹协调等机制,抓好全市企业家大会期间出台的龙头企业扶持政策以及修订出台的14项84条惠企政策的落实,全力协调解决企业困难和问题。

  (2)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开展市属国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动国有资本向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厘清理顺市属国有企业关系。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扶持国企加快上市进程。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推动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

  (3)加快海丝核心区建设。以“海丝”战略引领“多区叠加”,深入实施丝路海运、数字海丝、中国—印尼“两国双园”等重点工程,围绕打造海丝门户枢纽、加强国际产业合作、开拓海丝市场、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等7条路径,全面深化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积极推动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扩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2021年推出“首创性”举措30项以上。持续办好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海丝博览会、丝路国际电影节、海丝国际旅游节等重大活动,申办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加强对RCEP成员国政策、规则、标准的研究运用,指导企业着力开拓东盟、日韩等重要市场。着力引进氢能源、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国际龙头企业。

  (4)建成台胞台企第一家园先行城市。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模式,促进与马祖率先融合。推动榕台经济、基础设施、社会、文化等领域深度融合发展。落实落细两岸同胞同等待遇政策。进一步支持台资企业发展,加快培育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实习基地,吸引更多台湾人才来榕就业创业。持续办好海峡青年节、海峡两岸民俗节等活动。

  (六)区域协同专项行动

  行动目标

  坚持城乡融合、山海联动,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高水平建设福州都市圈,打造1小时通勤圈。加快实施老城更新提升和滨海新城、三江口片区开发建设,提升省会发展能级,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重点任务

  (1)加快新区新城建设。全力推进福州滨海新城建设,坚持产、城、人深度融合,扎实推进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临空经济、枢纽经济、旅游经济,加速产业集聚、产业升级。加快长乐区行政中心搬迁,加强湿地生态保护,抓好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配套。深化“产学研”融合,积极引进“大院大所”,吸引创新人才创业就业,推动大学城与新区新城联动发展。

  (2)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以城带乡,深化对口协作,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力争七大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2400亿元,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全面推进乡村建设,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打造更多美丽乡村、特色小镇。

  (3)市域空间布局优化。围绕提升都市圈综合承载力,推进沿江向海发展,加强城市设计与规划衔接,构建“一主一副、两轴两翼一区”国土空间总体结构。加快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对我市行政区划调整的支持,推动中心城区与县城一体发展。

  (4)城市更新提升。实施闽江、乌龙江“两江四岸”风貌提档升级,推进精品景观段建设。实施新一轮市区、县城、镇区品质提升“十位一体”工作方案,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公园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及文物保护工作,以高颜值迎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举办。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推进沿江景观带、滨海景观带、环山景观带、历史文化街区景观带等“江、海、山、厝”四大主要景观建设。

  (5)三江口开发建设。全面完成三江口片区征迁项目的净地交地工作。结合片区现有资源,聚焦总部经济以及文化、体育、教育等领域的高端产业,强力推进产业招商,加快土地出让,完善公共设施配套,推动打造美丽福州示范区、美好生活样板区、新兴产业集聚区。

  (6)闽东北协同发展。深化13个协作平台建设,加快10大协作项目,统筹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项目,促进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等资源共享,加强产业发展、政务服务、区域应急、环保治污、对外开放等方面协同。提升省会辐射带动能力,打造高质量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四市一区”1小时经济圈、生活圈、工作圈。

  (七)绿色发展专项行动

  行动目标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任务加快推进,城乡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各项指标保持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国家生态市、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提升。

  重点任务

  (1)推进河湖水系综合治理。严格落实“河长日”长效机制,落实落细“河湖长制”工作责任,抓好闽江、敖江、龙江等重点流域及小流域综合治理,提升全市河湖水系水质,全面消除V类水质,力争稳定在Ⅲ类以上。巩固好城区水系综合治理成果,持续完善雨污分离管网等硬件设施建设,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内河水质。

  (2)推进垃圾分类管理。加快建设红庙岭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强生活垃圾全过程管控,推行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实现垃圾分类全域覆盖,垃圾转运实施等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垃圾分类工作保持全国先进。

  (3)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大气污染精准减排,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97%以上。抓好散乱污企业治理,全面实施饮用水源保护。强化海洋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健全土壤污染源头预防和风险管控体系。强力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4)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入实施“三沿一环”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全面推行“林长制”机制。深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补偿、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等机制。落实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5)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制定并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严把项目环境准入关。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推进工业园区智能化、清洁化改造。发展绿色建筑,大力推广机制砂生产应用和装配式建筑,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八)温暖榕城专项行动

  行动目标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巩固提升,打响闽都文化品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重点任务

  (1)打造闽都文化国际品牌。高水平筹办好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深入挖掘三坊七巷、船政、昙石山、寿山石等闽都文化内涵,继续做好福州古厝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持续推进闽剧、伬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以推进全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为契机,开展全市域古厝普查登记和利用,延续城市文脉。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争创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2)深化文明城市建设。深入实施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果。鼓励传统媒体强化内容建设,培育一批新型主流媒体,打造理论传播矩阵。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建立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和阵地建设,培育特色品牌。推进诚信建设,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3)强化养老服务保障。持续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集成改革,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体系。健全完善“1+N”政策体系,建设提升一批养老服务设施,继续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推进市级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平稳运行。充分发挥资源禀赋,支持社会资本兴办中高端养老项目。城乡居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8张以上。到2035年,基本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15分钟服务圈。

  (4)建设健康福州。高水平推进滨海新城综合医院运营管理,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水平。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体育强市建设,“十四五”末实现人均体育场地2.6平方米。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7张,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达到3.8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80岁。

  (5)提高居民收入。大力实施城镇职工、农民、困难群体、高端人才等“四大群体增收计划”,促进群众多元化增收。每年新增就业12万人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打造无欠薪城市示范点。

  (6)强化社会保障。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养老金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继续深化医保制度改革。强化特殊困难群体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提高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42%以上。完善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推进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试点工作。

  (九)平安福州专项行动

  行动目标

  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聚焦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平安福州建设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双拥共建活动持续取得新成效。

  重点任务

  (1)健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推动各级党委(党组)认真落实维护国家安全主体责任,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严防敌对势力煽动颠覆破坏活动,防范打击暴力恐怖活动、邪教活动、地下宗教活动、宗教极端活动、民族分裂活动,深化网络社会综合治理,坚决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

  (2)健全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深化社会治安联防联勤联控联动机制,强化重点场所部位安全防范,加强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严厉打击惩处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突出违法犯罪,常态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确保群众安全感始终保持在全国全省先进行列。

  (3)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持续压实公共安全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健全公共安全风险预测预警预防机制,深化公共安全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提升群众对平安综治工作的满意度。健全市县乡三级应急综合指挥平台,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应急处置和应急保障能力。

  (4)健全社会矛盾多元化解体系。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和多元化解机制,把各类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改进提升信访工作,规范市县领导干部接访约访和带案下访、包案落实制度,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畅通人民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

  (5)健全市域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完善市域社会治理制度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健全市级统筹主导、县级组织实施、乡镇(街道)抓好基层基础的社会治理工作体系,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6)健全双拥共建工作体制机制。完善军民融合协调机制,加快推进军地土地资源整合置换工作。创新双拥工作载体,打造双拥工作品牌、亮点。进一步解决好部队官兵“三后”(后路、后院、后代)问题,为退役军人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服务。巩固提升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力争实现“十连冠”。

【责任编辑:詹婷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