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深山一处桫椤群落逐年枝繁叶茂 植物“活化石”缘何生生不息
洪洋乡林业站站长魏清鹏(左)和村民兰善义在桫椤群落交谈。刘其燚 摄
一株株桫椤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微风拂过,桫椤叶轻轻摇摆,一派热带景象。这是罗源县洪洋乡民族村长石自然村坑门里山的一处景象。“这几年,我们村的桫椤越长越多,长势喜人,真是太好了!”日前,洪洋乡林业站站长魏清鹏一边在桫椤群落清理杂草,一边对村民兰善义说。
“面积不足1亩,竟然有20多株桫椤集群,有的株高达8米,胸径20多厘米,而且自然更新能力强,这是省内为数不多的桫椤集群分布。”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与湿地资源监测中心教授级高工潘标志告诉记者,去年7月,他到此调研,经过收集照片以及对桫椤生长情况与生长环境的初步了解,认定罗源这片桫椤群落对研究物种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区系具有重要价值。
桫椤别名蛇木,在地球上已有三亿多年的生长历史,繁盛于侏罗纪,曾是远古草食性恐龙的主要食物,被誉为植物“活化石”,有“蕨类植物之王”的美称,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桫椤树形美观,树冠犹如巨伞,虽历经沧桑,依然茎苍叶秀,高大挺拔,园艺观赏价值极高。桫椤削去外皮的髓部还可作药用,能祛风湿,强筋骨,清热止咳;其为半荫性树种,喜温暖潮湿气候,喜生长在冲积土中或山谷溪边林下。罗源县洪洋乡长石自然村坑门里山上恰好有一条小溪穿过,加之当地气候温暖湿润,为桫椤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从小我就见过桫椤,自家耕地上也有两株,前几年经别人介绍才知道这是珍贵树种,幸运的是一直以来我们都没有砍伐破坏。”74岁的村民兰善义说,他原先是村支书,退休后坚持巡山,只要看到桫椤都会及时记下。据不完全统计,村里共有200余株桫椤,分布在山谷、溪边、林下等处。
长石自然村的桫椤群能和村民长期和谐共生,得益于该村良好的自然条件和悉心的人为保护。“2016年1月时,霜冻严重,很多桫椤都枯萎了,那时候我们以为它们存活不了,没想到过了段时间又全部长了出来。”魏清鹏说,这几年许多村民搬迁至洪洋新街,上山放牧的人少了,桫椤也越长越多,越长越大。
现在,当地村民都知道,这种远看有点像椰子树、近看如撑开的大伞的植物就是桫椤,是“国宝”,大家都会自觉地保护它。“我们在桫椤集群处设立了围栏,防止牲畜破坏,同时聘请专职护林员进行日常巡逻,防止山火,如发现问题,也会作好记录并及时上报。”魏清鹏说,最近这段时间,桫椤的繁盛还吸引了一些慕名而来拍照打卡的游客。
对于后续的保护,潘标志建议,应从生态资产保护角度出发,建立桫椤自然保护区域,加大对桫椤栖息地的保护力度,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记者 任思言 通讯员 刘舒婷 刘其燚)
- 闽侯小山村变身剧工厂(2024-10-25 07:54:58)
- 罗源国道104线江滨北路沥青路面修复工程完工(2024-10-25 07:54:58)
- 盘活荒地振兴乡村 长乐五竹村柚子丰收(2024-10-22 08:22:43)
- 福建农林大团队揭秘水稻抗病毒机制(2024-10-20 08:59:10)
- 仓山洲尾村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提升人居环境质量(2024-10-19 09:14:32)
- 福州全国率先成功培育无边海带 相比传统海带边角料减少一大半(2024-10-16 08:11:33)
- 连江石丘村党支部书记林梅珍因公受伤 “铁娘子”躺在病床上仍牵挂着村子(2024-10-16 07:30:49)
- 连江梅洋村:把文明植入“梅”景里(2024-10-14 08:08:13)
- 林焰:以规划之笔绘就乡村锦绣图(2024-10-14 07:32:37)
- 携手金婚!罗源这场庆贺会“老”幸福啦(2024-10-12 11:30:31)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