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映乾坤 邮香沁人心——福州集邮文化发展观察
小时候,邮票承载着人们的期盼,长大后,邮票装载着往日的记忆。方寸之地,可容纳乾坤。
20日上午,记者在地铁1号线福州火车站站见到八闽极限邮会副会长褚波时,他正与好友拿着明信片,准备参加福州地铁举办的世界无车日集章活动。“盖上代表福州地铁发展的印章,并前往印章图案相关地点的邮局盖戳,将明信片寄回家,收集落地戳,这是我很喜欢的集邮方式。”褚波说。
在我们的身边,还有不少像褚波这样的“邮痴”,乐此不疲地坚持集邮。他们不仅关注邮票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也重视邮票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通过深入研究、交流和分享,保持着集邮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探寻集邮背后隐藏的奥秘。
褚波和妻子翻阅集邮册。记者 陈君沂 摄
方寸天地 呈现历史画卷
在集邮爱好者心中,每枚邮票、每个邮戳、每个信封都在讲述一段故事,组合起来就是一本生动的历史书。
19日,记者在鼓楼区鼓西街道西湖社区见到85岁的党员林国山时,他刚结束一堂党史宣讲课,正在整理讲课用的邮票贴片。
“这套邮票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纪念邮票,讲述了不同时期共产党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历程。”林国山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宝贝”,包括“南湖红船”系列邮票、“3820”战略工程纪念邮票、福建舰邮票等,这些都是他在讲党课时的“得力助手”。2002年起,他以长期收集的邮票为载体,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党的好声音。
林国山说,目前集邮收集的范围已经不局限于邮票本身,各个历史时期的旧信封、明信片、邮戳、侨批封、集邮文献等都是集邮的内容。同时,集邮的主题、创作、研究也变得越来越丰富。
林国山的家里还珍藏着众多“红色邮票”、盖着邮戳的明信片,以及从人民大会堂寄回的信封。“邮票除了最基本的邮资凭证功能外,还有宣示主权、展现国家形象、反映社会历史变迁等多种价值与功能。”林国山说。
“邮票里的故事令我着迷。”在68岁的福州市集邮协会八闽驿缘分会副会长庄勇眼里,小小的邮票是岁月冲刷后的历史痕迹。
30多年前,庄勇因工作与邮票结缘,在收集邮品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了邮品背后鲜活的时代故事,便从一名集邮爱好者发展成福建邮政史研究者,经常去全国各地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查找资料,编撰的《福州台江邮政史话》《中国马尾船政邮史研究》《中国鼓岭邮史研究》等得到集邮爱好者和邮史研究者的高度称赞。
漂洋过海 见证跨国情谊
每张邮票的背后,都藏着一段历史,它也可以漂洋过海,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架起友谊的桥梁。
对庄勇来说,两张从匈牙利漂洋过海来到福州的明信片和一张合影,记录了他与几位匈牙利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1991年初,在福州海山宾馆担任总经理助理的庄勇,结识了受公司指派来福州的匈牙利伊卡鲁斯汽车公司工程师阿吉一家四口。“阿吉工作繁忙,夫人劳刺负责照顾两个孩子。”庄勇回忆道,阿吉一家很喜欢福州,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用简单的中文进行交流,“两个小朋友就像天使一样,宾馆的服务员时常会教他们唱中文儿歌。”
每隔约两周,海山宾馆就会收到从匈牙利寄来的信件,由庄勇转交给阿吉一家。“劳刺喜欢集邮,我还送给她一些中国的邮票。”庄勇说。
半年多后,阿吉一家回国,并从匈牙利城市塞克什白堡给庄勇寄来明信片,上面用中文写着“从匈牙利来的祝福”。“第二年春节,阿吉一家又给我们寄来用中文手写的新年贺卡,以及一张一家人的合影。”庄勇盯着这两张明信片出神,眼眶湿润了。
“很遗憾,当时没人懂匈牙利语,我不知道如何给他们回信,便断了联系。”庄勇哽咽着说,他做了很多努力都未果,只得将感谢与想念深埋在心底。
前几日,家住美国的米歇尔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一张印有鼓岭风景的明信片,那是她来福州旅行时在鼓岭邮局寄回家乡的祝福信。
“我还给我的朋友们寄了明信片,他们收到后都很开心。”米歇尔说,那趟福州之旅让她终生难忘,她不仅对福州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还结识了很多中国朋友,“我将福州的美景和祝福分享给朋友们,希望他们有机会也能去中国旅行,欣赏不同的风景。”
文化传承 青年扛起大旗
几十年前,邮票是诉说相思的信物,跨越千山万水,将千言万语带到所思之人面前。随着科技的发展,手写信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邮票的通信功能淡化后,更多体现的是收藏价值。“集邮爱好者老龄化严重,年轻人忙于工作和生活,对邮品的关注甚少,而集邮又是最需要时间沉淀的。”庄勇说,集邮文化未来发展应去向何处,是集邮爱好者关注的焦点。
“我们邮会成员有约一半是年轻人。”褚波认为,福州集邮文化未来可期,年轻人逐渐扛起传播集邮文化的大旗,20多岁的大学生陈有若便是其中一员。
“我是邮戳卡的狂热爱好者,相较于其他邮品,邮戳卡更容易收集。”陈有若说,她会利用双休日前往各地邮局盖戳,连偏远乡村的邮局也会去,坐乡间巴士、渡轮等是家常便饭,“福建省内邮局的戳,我已经盖了一大半,希望能早日集齐。”
与陈有若利用双休日去各地邮局盖戳不同,28岁的林晓是一名明信片收藏爱好者。她热爱旅行,每到一个旅游目的地,都会去当地邮局打卡,寄出盖有当地邮戳的明信片当作留念,“平时工作忙碌,每次翻看这些明信片,旅行时的回忆就会涌上心头,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解压的方式”。
在林国山看来,邮票的功能在于文化宣传和教育,“如果各个种类的邮票都能成为大众随时可获得之物,或许它就能走进更多年轻人的生活”。
为了宣传集邮文化,林国山时常走进中小学,用邮票为孩子们讲述共产党的百年征途,“互动时我会用邮票当作奖励,孩子们可开心了,每次都争先恐后地举手”。林国山坦言,尽管现在喜欢集邮的孩子不多,但他相信,集邮文化终会在孩子们的心里埋下种子,他也会坚持“用邮票讲党史”之路。(记者 陈君沂 通讯员 周炜赟)
- 广开食源 不负耕耘——“大食物观”在福州的生动实践(2024-09-22 07:49:15)
- 爆火!又一女星体验福州“三条簪”!(2024-09-21 23:41:27)
-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福州创新举措促房地产业健康发展(2024-09-21 23:26:40)
- 好消息!福州地铁有新变化!(2024-09-21 22:53:20)
- 终于轮到福州用这个转场了 杨千嬅今日在福州开唱(2024-09-21 22:53:20)
- 丰富多彩!福州市民乐享这场科普盛宴!(2024-09-21 21:41:26)
- 暴雨预警!今夜起福建沿海地区有持续性强降水(2024-09-21 19:19:46)
- 福州震感明显!台湾花莲发生4.5级地震(2024-09-21 18:57:43)
- 福州气温大跌,骤降10℃!还有暴雨……(2024-09-21 15:53:42)
- 长达10小时!福州这些区域即将停水!(2024-09-21 15:53:42)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