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自振:“汤学”专家为闽剧修史
邹自振。 受访者供图
上个月,福建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闽江学院人文学院教授邹自振,到苏州参加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演出20周年学术研讨会并作主题发言。作为戏曲研究者,他对闽剧也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缘。近日,记者采访了他。
邹自振1949年出生于甘肃武都,8岁那年母亲去世,他跟随父亲来到福州,在爷爷奶奶身边读书。他的少年时光在上杭路江西南城会馆度过。他常常跟着奶奶看戏,《荔枝换绛桃》《甘国宝》《贻顺哥烛蒂》等,让他从小就感受到了闽剧的魅力。
19岁那年,邹自振离开福州到了江西,当过知青、工人。1977年,他考入江西师范学院抚州分院中文系,后留校任教,开始接触明清诗文与戏曲。
被誉为“中国戏圣”的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今抚州)人,身在抚州的邹自振开始专题研究汤显祖。他先后出版过《汤显祖综论》《汤显祖与明清文学探赜》《牡丹亭评注》《邯郸记评注》等,还主编过《汤显祖戏曲全集》《汤显祖研究书系》等,成为国内“汤学”研究的领军人物。
1998年,49岁的邹自振作为人才引进到福州,任福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后并入闽江学院)古代文学教师。从那时起,他追寻记忆中的闽剧唱腔,开始研究闽剧艺术。
闽剧有400多年的历史,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将“闽班艺术”命名为“闽剧”是在1924年,到今年刚好100年。邹自振说:“1924年,祖籍长乐的郑振铎将《紫玉钗》剧本送商务印书馆印刷出版,名以‘闽剧’,取代了‘闽班’,这是闽剧名称第一次面世。”
为传承闽剧艺术,2008年,福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邀请邹自振领衔,带着戏剧界、文史界的专家编写《闽剧史话》,后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本书较全面地阐述了闽剧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揭示了闽剧艺术特征,从学术层面对闽剧作了客观、公正的梳理与归纳。
邹自振还参与审定了《闽剧文学鉴赏》《明清福建文人戏曲研究》《闽剧史稿》《闽剧史论》等书稿并推荐出版。
退休后,邹自振成为闽都艺术传播的志愿者,和福州闽剧院名演员林颖合作,在福州电视台推出《闽剧芳华》系列讲座,并通过讲座、论文等介绍、研究闽剧。(记者 顾伟)
-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闽剧《门槛记》福州首演(2024-05-20 16:32:17)
- 福州市第26届戏剧会演启动(2024-05-13 10:33:54)
- “福满海丝 闽韵流芳”文旅专场演出举行(2024-05-12 09:34:22)
- 文焱:“好腔调”戏曲季最佳新人(2024-05-12 07:52:43)
- 外国友人在榕看闽剧(2024-05-11 08:00:03)
- 展演量多、互动性强、形式增加——假期流量中的闽风雅韵(2024-05-05 08:07:27)
- 香港演员李国麟拍摄福州文旅宣传片 “鸠摩智”到闽剧院“学艺”(2024-05-02 08:45:26)
- 《笔醒山河》严复主题闽剧快闪上演(2024-04-29 07:53:52)
- 福州闽剧演员杨帅名列白玉兰戏剧奖新人主角奖榜首(2024-04-28 10:09:54)
- 《福州市闽剧保护规定》执法检查报告建议 推动闽剧进校园进社区进广场(2024-04-27 08:40:18)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