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

潘发清:钻研木雕六十余年 化“朽木”为神奇

2023-12-13 07:56:01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林舒颖 叶诚

钻研木雕六十余年,擅长人物雕刻

潘发清:化“朽木”为神奇

潘发清:钻研木雕六十余年 化“朽木”为神奇潘发清的木雕作品获得多项大奖。

象园木雕源远流长,一段普通的木头,经过艺术家的慧眼和巧手,因材施艺,变成了精巧绝伦的艺术品。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木雕艺术大师、省级非遗项目福州木雕“象园派”传承人潘发清。

“咚咚咚……”在木雕工作室,潘发清手持叩槌与凿刀,专注地在木头上敲敲打打,伴随着片片木屑飘落,一张人脸活灵活现地显现出来。

潘发清出生在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15岁就开始接触木雕,与木头“打交道”已有六十余年,擅长人物雕刻。年过八旬的他,平日里喜欢埋头在木头的世界里潜心创作。

在潘发清看来,木雕重在构思。曾有块原木呈“S”形的扭曲造型,他花费了大半年时间思索,最终从古典文学中获得灵感,创作出木雕作品《反弹琵琶》,原木独特的造型成就了作品的动感,让人耳目一新。

在工作室的中央,高约2.8米的木雕作品《九仙乐舞》格外引人瞩目。作品中,九位美丽的仙女姿态不一,曼妙飘逸。该作品在2010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优秀作品评选中获得金奖。

《九仙乐舞》的创作堪称“化‘朽木’为神奇”。“木头原料已被主人废弃了,却被我一眼相中。”潘发清介绍,拿到木料后,他从构思到定稿雕刻,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运用了圆雕、高浮雕等多种雕刻技法,以穿插结合、虚实相应的方式,让废弃木料成为一件木雕精品。

擅长雕刻仕女的潘发清被业界誉为“仕女清”。“雕刻中人物的表情至关重要,且最具难度。”潘发清说。为了捕捉人物细腻的神情,他常常观看影视作品向演员“取经”,观察他们的一颦一笑。在生活中,潘发清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对于路人的喜怒哀乐,他都观察入微。

潘发清的作品题材不仅有传统的仕女、古典人物,也不乏现代主题。如木雕作品《飞舞高歌献给党》便是他在80岁时创作的。疫情发生时,潘发清以白衣天使为原型,连夜创作了木雕作品《天使》。“艺术创作要反映时代,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深入到火热的基层中,才能创作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潘发清表示。

多年的坚持与付出得到回报,从艺至今,潘发清迎来了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1992年获“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1996年获“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2002年获“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12年获“中国木雕艺术大师”称号……

为传承保护象园木雕技艺,潘发清总是毫无保留地将技艺和经验传授给年轻的徒弟。他说:“木雕技艺因人而存,我希望越来越多热爱木雕的年轻人加入进来,只有这样,木雕才能不断焕发出生机。”(记者 林舒颖/文 叶诚/摄)

【责任编辑:陈颖】
相关新闻
福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

日新闻排行榜周新闻排行榜月新闻排行榜
央视《新闻联播》聚焦福州假日特色活动多姿多彩
央视《新闻联播》聚焦福州假日特色活动多姿多彩
央视《新闻直播间》聚焦福州“五一”假期释放消费新活力
央视《新闻直播间》聚焦福州“五一”假期释放消费新活力
龙年龙月龙日龙时快来接福!错过要等12年!
龙年龙月龙日龙时快来接福!错过要等12年!
福州晚报写作训练营快乐出发
福州晚报写作训练营快乐出发
福州房产频道
​福州市商品住宅去化周期18.42个月 持续做好优质住宅用地供应工作
​福州市商品住宅去化周期18.42个月 持续做好优质住宅用地供应工作
专题推荐
党纪学习教育
【网络中国节·清明】微雨落清明 春风寄思念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
新春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