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洋过海来榕城,一只虾的“双园情”……
郑和足迹
郑和船队在航行途中抵达爪哇国(今印尼境内)时,所见景象如《瀛涯胜览》中所描述,“天气长热如夏,田稻一年二熟,米粒细白,芝麻菉豆皆有”“果有芭蕉子、椰子、甘蔗、石榴、莲房、莽吉柿、西瓜、郞级之类”。
彼时,这片土地上出产了种类繁多的粮食瓜果;而今,福州企业来到这里,选择与当地人民在广阔水域开辟全新的发展空间。
在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三宝垄市一处养殖基地内,成群的南美白对虾正自在畅游。忽然间,它们相继被印尼渔民“请”进网中,经清洗、剥壳、冷冻包装等处理后,与其他水产品一道,乘着远洋运输船前往大洋彼岸的福州,开启了一生一次的跨国之旅。
约20天后,福州港松下港区元洪作业区迎接了这批异国“来客”。在距码头几公里开外的福建淼天汇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内,生产线早已静候:搅拌、捶打、灌装……鲜甜Q弹的虾滑制作完成,随即将走上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餐桌。
淼天汇位于印尼三宝垄市的加工生产线。(淼天汇供图)
越洋上岸的不仅有南美白对虾,还有金枪鱼、尖鱿、鹦哥鱼等渔获。“印尼渔业资源丰富,我们在当地开展远洋捕捞并建设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现在每个月都要从印尼进口约40货柜、超千吨的渔获,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攀升。”淼天汇公司总经理林峥嵘告诉记者。
据介绍,淼天汇在印尼建设了渔业基地,并在中国和印尼都开办了海鲜加工厂,“两国双厂”模式不仅带动上下游产业配合,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也提供了就业岗位,目前公司有300多名印尼籍员工。
“我原来只养3个池子的虾,现在管理两个养殖场一共70个池子,月收入翻了好几倍,还学到不少先进管理经验。”今年66岁的印尼人乔尼·塞蒂亚万在三宝垄市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养虾,在这两年间,实现了收入和养虾经验的逆袭。
位于中印尼“两国双园”中方园区内的元洪国际食品产业园。记者 池远 摄
产业链“手牵手”促成双赢,得益于中印尼“两国双园”建设。
中印尼“两国双园”以福州元洪投资区和印尼民丹工业园等园区为载体,探索建立产业互联、设施互通、政策互惠的“双园”结对合作机制。
紧抓这一机遇,淼天汇发挥自身优势,向印尼食品企业分享标准化冻库建设、冷链运输搭建、水产品精深加工等经验,并为印尼输送食品加工人才,将印尼员工带到中国进行技术培训。
“我现在管理200多人,每月到手的工资折合人民币3000多元,在印尼算是高薪。公司还为我们修建道路,这个我们当地人都知道。”30岁不到就成为车间主任,印尼籍员工阿丽讲述着公司给自己和家乡带来的巨变,“不仅是生活上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公司为我们带来了技术上的进步、理念上的转变。”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两国双园’的建设,为我们走向全球创造了更好条件。”林峥嵘说,目前公司客户遍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接下来还将乘着政策东风,力促一批渔业新项目落地,加速驶向进出口贸易新蓝海,同时深度复刻“一只虾”的传奇,打造印尼青椰进口与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让椰香飘世界。
友人心声
淼天汇公司合作伙伴印尼人韩陈:
紧抓中印尼“两国双园”建设的机遇,越来越多中国渔业企业到印尼投资兴业,我们也因此与淼天汇结缘,开启了坦诚且深入的合作,我对通过淼天汇链接中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寄予希望,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透过“两国双园”这一平台,我看到了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的国际分工合作模式日趋成熟,一个发展理念相通、要素流动畅通、科技设施联通、人员交流互通的共同体从美好愿景变为现实。我为这个共建“一带一路”新旗舰项目点赞!
分享你的海丝弄潮故事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值此,福州日报推出“海丝弄潮福州人”系列报道,欢迎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线索,分享您扬帆出海的“一带一路”故事,有意者可拨打电话0591-83751111。(记者 林文婧)
- 福州航空开启福州⇋北京航线(2023-11-03 10:25:09)
- 全域治水!打造幸福河湖可持续发展的“福州样板”(2023-11-03 09:08:20)
- 福州市第四届“文化企业十强” 和“最具潜力文化企业”候选名单公示(2023-11-03 08:59:16)
- 陈武龙:三次迁址 企业越做越大(2023-11-03 08:34:08)
- 南公园桑柘馆可赏书画展 展览持续到11月30日(2023-11-03 08:32:31)
- 申领福州“园丁福卡”可免费乘坐地铁和公交(2023-11-03 08:14:08)
- 今年1月至9月 中印尼“两国双园”规上工业产值比增5.3%(2023-11-03 07:33:52)
- 近8年规模最大!福州西湖菊展3日开启(2023-11-02 23:22:52)
- 福州市片仔癀博物馆庆祝“福州企业家日”暨市中小微企业商会成立(2023-11-02 20:59:24)
- 大美非遗|复活“福犀”(2023-11-02 20:49:05)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