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清:全球唯一!他用废弃贝壳研发骨填充材料|最美科技工作者
“我的梦想,是将我毕生的研究转化成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医疗产品,打造我们自己的民族品牌,让老百姓们既能花更少的钱又能把病更快治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一批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前驱,40多年来,他不仅在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多所知名学府创办了生物医学相关研究院或研究中心,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生物医学人才,还锚定福建“山海资源”,成功研发了“医用胶原膜”“医用胶原修复膜”“一次性使用闭合夹”“可吸收胶原蛋白缝合线”和“骨填充材料”等“吉特瑞”民族品牌高端可植入三类医疗器械。
他就是2023年福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二级教授、导张其清。
他是我国最早一批
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研究人员
今年60多岁的张其清是土生土长的福州人,从厦门大学化学系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当时刚刚成立的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工作,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一批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研究人员。
彼时,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刚刚起步,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被进口产品占据,医疗器械短缺、价格高昂,成为困扰医生和患者的难题。张其清下定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研究成果转化,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改变现状,造福普通患者。
1989年,张其清率先在国内转化成功医用可吸收胶原缝合线,与同时期进口产品相比组织反应轻、瘢痕小、可降解吸收等优点。随后,他还主持制定了我国首部《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国家行业标准,指导全国企业生产,引领了我国可吸收外科缝合线的发展。
医用可吸收胶原缝合线。
他研发的产品
比西方国家早3年用于临床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就开始胶原基材料引导组织再生(GTR)新理论和新技术的研究,研制出国产化创新型产品——“医用胶原膜”“医用胶原修复膜”,比西方国家早3年用于临床。
这两款产品针对恶性肿瘤和意外伤害等引起的病缺损,可有效引导病缺损组织再生,实现患者恢复正常的生理结构及功能。以前,此类产品主要依靠进口,这两款产品上市后,使进口产品价格下降超过50%,并实现临床应用与修复疗效的反超。
目前,这两款产品在全国500多家医院临床使用,使GTR技术成为我国病缺损修复的常规手段。2003年,他回到家乡福州创办企业,全力推进福建省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高速发展。
立足“海上福州”
进军“蓝色药库”
福州海上资源丰富,从小在福州长大的张其清,也早早关注到了福州的海上资源。福建沿海随处可见的牡蛎壳有什么用处?
“与其天天跟在别人后面跑,不如开创新赛道。”2005年起,张其清就开始思考利用牡蛎壳为原料制造“骨填充材料”。
“骨填充材料”在医疗领域应用广泛,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种植牙市场高速增长,口腔科对骨修复材料的需求猛增。但该类产品市场份额主要被国外企业占据,售价高达每克4000元以上。
“骨填充材料”。
如果能将废弃的牡蛎壳制作成高端“骨填充材料”,不仅实现了“点贝成金”,还能打破国外骨填充材料的垄断,降低国人在骨修复领域的医疗费用。
经过整整18年潜心研究,10000多份申报材料,在国家药品监督局的严格审批下,今年5月18日“骨填充材料”获得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并顺利取得生产许可证。这也是全球唯一利用废弃贝壳开发的骨填充材料产品。目前,该产品已投料生产,争取尽快投放市场。
“科研上水平、转化上效益,人无我有、人有我强。”是张其清一直秉持的理念。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展深度的医工结合,为国家、家乡搭建产学研结合的平台,为发展海洋资源生物医药产业,打造中国的“蓝色药库”,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作出自己的贡献。
- 天问一号,有最新发现!(2023-07-07 16:51:00)
- 榕城海关为出口水产品企业举办专题讲座(2023-07-07 09:50:09)
- 国家卫生健康委成立国家级医疗应急工作专家组(2023-07-06 20:54:09)
- 多款理财产品管理费率降至0 预计会有更多理财公司跟进(2023-07-06 09:40:15)
- 中印尼“两国双园”专题讲座举办 助企业开拓印尼市场(2023-07-06 08:56:26)
- 别跑空!7月10起马尾区医保服务窗口将搬迁至……(2023-07-05 18:33:14)
- 6月份银行理财规模下降7400亿元 下半年规模或逐渐回升(2023-07-05 18:33:14)
- 当年清华“硫酸泼熊”大学生已成中科院副研究员,微电所回应:所有录用程序合规(2023-07-05 17:01:15)
- 党报记者八闽调研行|拔节生长,永安竹业蓄能勃发(2023-07-05 12:01:24)
-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一批人事任免(2023-07-05 12:01:19)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