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要闻

闽侯:他把“空心村”变成了“网红村”

2023-05-26 15:25:32来源: 遇见闽侯

从独留老屋的“空心村”,到远近驰名的“网红村”,闽侯县廷坪乡塘里村经过近5年改造,已然成为闽侯县一张靓丽的文旅名片。这里山清水秀、绿树成荫,处处皆风景,这背后离不开回乡干部——塘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能存的默默付出。

闽侯:他把“空心村”变成了“网红村”▲俯瞰塘里村•张翔/摄

攻坚克难振乡村

“叔,烟头不能乱丢,影响咱们村的环境卫生!”说罢,郑能存默默将地上的烟头捡起扔至垃圾桶。

闽侯:他把“空心村”变成了“网红村”

闽侯:他把“空心村”变成了“网红村”▲郑能存在村委会办公室认真办公

1979年出生的郑能存是位土生土长的塘里人,17岁时便离开家乡外出闯荡,时隔二十多年,割舍不断的乡愁又让他在2018年时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

“这些年,我在外面主要从事市政绿化工程,因为工作原因也走访了很多美丽的乡村。回乡看到这里杂草丛生、房屋破败感到非常痛心,我常在心里问自己,为什么我的家乡不能变得更好?”于是,在2018年年底,郑能存与村内几位兄弟聊天时,坚定了回乡投身乡村振兴的想法。

闽侯:他把“空心村”变成了“网红村”▲郑能存介绍村内的家风家训馆

郑能存认为乡村振兴第一步便是要“团结乡亲”。让村民成为助力而非阻力,第一件事便要解决村民最棘手的问题,看到切实的成效,才能互相信任开展后续工作。

从小在这长大的郑能存,第一时间想到那条横跨溪流的桥。原先的小桥贴溪面而立,每每发大水便被水流淹没,难以通行。于是郑能存便向村内发起募捐,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每个环节时刻把关,很快,宽敞的水泥桥连接溪流两侧堤坝,极大程度方便村民的出行。

闽侯:他把“空心村”变成了“网红村”

闽侯:他把“空心村”变成了“网红村”

闽侯:他把“空心村”变成了“网红村”

闽侯:他把“空心村”变成了“网红村”▲在郑能存的号召下,村民修整村内环境•受访者供图

2019年5月,郑能存在村内与村民、高校专家一同开会商讨,因地制宜整理出一份“村庄规划蓝图”,希望能最大程度保留古色古韵,形成乡村“慢生活”的休闲文旅产业。清杂草、修廊桥、通水渠、平路面,在郑能存的号召下,村民一同整治乡村环境。

闽侯:他把“空心村”变成了“网红村”

闽侯:他把“空心村”变成了“网红村”▲资料图片:郑能存与专家、村民开会商讨发展方向•受访者供图

以点促面共发展

随着环境逐渐改善,村内也引入外资,增加多个文旅体验项目,其中,人气火爆的塘里溪露营地从去年8月开始建设,现已进入试营业阶段。

闽侯:他把“空心村”变成了“网红村”

闽侯:他把“空心村”变成了“网红村”▲塘里溪露营地•张翔 潘煜婷/摄

这里充满田园情调,适宜围炉煮茶,一边吃着小食,一边听着潺潺溪水声,看着远处炊烟袅袅的民房,相当惬意。

闽侯:他把“空心村”变成了“网红村”▲围炉煮茶•张翔/摄

与塘里溪露营地隔溪相望的,便是“溪溪塘里”民宿,是在原有古厝的基础上修缮而成。在保留古朴韵味的同时,融合现代的极简木质风格,共有2栋独立院落、28个房间,可同时接待约50名游客。

闽侯:他把“空心村”变成了“网红村”▲“溪溪塘里”民宿

闽侯:他把“空心村”变成了“网红村”▲游客尽情感受山野乐趣

民宿的建成,能让游客尽情享受游玩时间,以便他们更深入地感受山野乐趣。

闽侯:他把“空心村”变成了“网红村”▲郑能存与民宿负责人商讨发展方向

如今,走入塘里,处处皆风景,郑能存也成为村民交口称赞的“网红”书记。

闽侯:他把“空心村”变成了“网红村”

闽侯:他把“空心村”变成了“网红村”▲村内优美风景

保存良好的古民居依山而建、临水而设,堆叠出一幅错落有致的美丽图画。

闽侯:他把“空心村”变成了“网红村”▲古村落建筑群•张翔/摄

依山傍溪的红旗渠,形成“渠在天上走,溪在地下流”的独特人文景观。

闽侯:他把“空心村”变成了“网红村”▲红旗渠•张翔/摄

古朴精致的塘里廊桥如长虹卧波,横跨在溪流两岸,动静交融、相映成趣……

闽侯:他把“空心村”变成了“网红村”▲古廊桥•张翔/摄

2020年

塘里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

2021年

塘里村列入闽侯县乡村振兴试点村、廷坪乡“汶合至塘里乡村振兴示范带”三个基点村之一

2022年

塘里村财政收入达到52.27万元,同比增长496.9%

“文旅产业的兴旺,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溪塘里美’的旅游名片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廷坪山货’打通另一条出山的销路。”郑能存说。

如今的塘里,不仅是本村村民的致富地,更是整个廷坪乡的“山货展销平台”,每当客流量大时,廷坪乡的村民便会带着自家优质的“山货”来到塘里进行推广与销售,让好物走出大山,打开销路。

闽侯:他把“空心村”变成了“网红村”▲与高校、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郑能存表示:“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完善村内文旅设施,构建乡村特色解说系统,不断深入与高校的合作,希望塘里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样本,提供更多的借鉴意义,让更多乡村‘活’起来,‘富’起来。”

【责任编辑:陈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