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新闻 >> 文教

福建省内第一个综合性音乐文物大展震撼来袭

2022-05-18 15:30:36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朱丽萍 林舒颖

福州新闻网5月18日讯(记者 朱丽萍 林舒颖 文/摄)今天是第46个“5·18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将今年的主题确定为“博物馆的力量”。今年,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文物局在福建博物院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福建主会场系列活动。在福建博物院5号展厅,《声声慢心弦动——福建古代音乐文物展》正对外开放。作为福建省内第一个综合性音乐文物大展,展览集中展示了两百余件(套)文物、图片、视频及相关资料,为观众打开福建古代音乐世界的大门。

福建省内第一个综合性音乐文物大展震撼来袭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藏的清泉州府文庙敔,是泉州府文庙祭祀时所用的乐器。其形状如老虎,老虎伏于木座,木座通体髹红金漆。演奏时,刮奏虎背部的木片发声。

虎年来看虎

今年是虎年,虎为人类认知的历史悠久,古人就喜欢将虎的形象用之于礼器、乐器之上,表达主人的情感。在展览中,一件造型奇特的乐器让不少市民驻足观看。只见其外观犹如伏虎,双耳竖立,白额吊睛,背上等距横嵌有二十七个木片。这件乐器叫作敔(yǔ),属古代八音中的木类乐器。作为乐器,敔虽没有音阶,不能奏出旋律,但在祭孔礼乐中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祭孔乐舞中“刮敔止乐”说的就是这件乐器,敔用于历代宫廷雅乐和孔庙祭祀乐舞的止乐演奏,往往和用于起乐的柷相伴而用。止乐的具体的用法即在音乐结束之前,先击敔的虎头顶三下,然后从虎尾到虎头逆向刮奏虎背龃龉三次。

福建省内第一个综合性音乐文物大展震撼来袭商代晚期陶鼓,1974年出土于闽侯黄土仑遗址,古人用于祭祀农神与庆祝仲春、仲秋播种收割等仪式,祈求风调雨顺。

远古先民的打击乐器

鼓是人类最早发明的乐器之一,在展览中就有一个不到巴掌大小的陶鼓,引起市民的好奇。该陶鼓形状为腰鼓形,两端开口,内中空,器身上附兽形提梁,下接喇叭形实心座。“这件展品也是本次展览乐器实物类时代最早的一件。”本次展览陈列大纲撰写者郭月琼介绍,“这是闽侯黄土仑遗址出土的,它是一个商代晚期的随葬明器,它的实物应该是比较大的鼓,在商周典籍中被叫作‘土鼓’。古人在春耕、秋收,祭祀农神中使用,祈祷风调雨顺。”

福建省内第一个综合性音乐文物大展震撼来袭汉代铜鼓属于典型北流型铜鼓,单一重复几何形图案的装饰艺术在其他类型铜鼓上是极为少见的。

跨越时空的乐器之美

福建有些地名是乐器来命名的,比如永春县城关镇的铜鼓山、政和县的铜鼓石茶场、永定县的铜鼓寨等,他们名字中带有的“铜鼓”是福建古代一种重要乐器。本次展览乐器实物类最大的一件当属东汉至三国的北流型铜鼓,鼓通高43.2厘米、面径76.7厘米。鼓面、鼓身以弦纹分晕,晕圈窄而密集,宽窄相等,古朴大气。据介绍,北流型铜鼓这种单一重复几何形图案的装饰艺术在其他类型铜鼓上是十分少见的。

据介绍,铜鼓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一路走到了今天,铜鼓的使用习俗从未中断。当今我国壮、瑶、苗、侗、彝、水、布依等少数民族仍在婚丧嫁娶、节日喜庆等场合使用铜鼓,堪称我国南方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福建省内第一个综合性音乐文物大展震撼来袭

记者了解到,本次展览的音乐文物既包含大量珍贵的乐器实物,如先秦的陶鼓、青铜铙、甬钟等乐器,明清时期的祭孔乐器,以及福建南音、莆仙戏、梨园戏、闽剧、高甲戏、芗剧(歌仔戏)、傀儡戏(木偶戏)等地方乐种、戏曲所用乐器;又有许多颇为生动的形象资料,如岩画、壁画、绘画、画像砖、砖雕、石雕、木雕、乐俑、木偶、器皿饰绘、乐书、戏台、剧本、曲谱、戏曲服装……它们蔚为大观,无不显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展览将持续至9月15日,有兴趣的市民不妨带上家人前来参观,感受福建古代音乐文物带来的悸动。

【责任编辑:钟培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