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文化体育 >> 文化新闻

行走的“煲汤翁”和他的“福建最牛家训”

2022-05-16 11:44:03来源:新福建综合

说起三坊七巷的近代风云人物,一代名臣林则徐是为人所称道的其中一位。

他为官三十多年,担任过布政使、按察使、巡抚、总督,官至一品,为国家立下诸多功劳,更因“虎门销烟”的壮举被誉为民族英雄,为后人称颂。

行走的“煲汤翁”和他的“福建最牛家训”林则徐画像

但是不论事业有多辉煌,一个人下班后在家人面前的样子才是最真实的不是吗?

生活中的林则徐可以说是一个“行走的煲汤翁”。

他在晚年给子孙后代留下的传世家训“十无益”,堪称“鸡汤界的爱马仕”,不仅影响了儿孙,连姑爷也不放过。

《十无益》

行走的“煲汤翁”和他的“福建最牛家训”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时运不济,妄求无益;

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不惜元气,服药无益;

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鸡汤煲得好,素材(人生阅历)少不了。

林则徐童年的早晨是在冬凉夏暖的大通铺上醒来的,因为林家的孩子多到能组一个足球队,三餐是全家每天最重要的课题。然而这丝毫不影响他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有记载,邻居常常听到林家吃饭时的欢笑声,探看之下,不过是十多个人津津有味吃着豆腐。

行走的“煲汤翁”和他的“福建最牛家训”林则徐“一灯在壁”的家风故事被口口相传至今。(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纵使物质再清贫,林家仍执着的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因此,林则徐四岁的时候便被父亲抱在膝头念书了,八、九岁就写出“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惊艳四座的诗句。

行走的“煲汤翁”和他的“福建最牛家训”林父抱子于膝(来源:福州新馆)

在开明父亲的循循善诱下,一个三观比五官正的国家栋梁冉冉升起了。

可以说,林则徐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从他的父辈一点一点传习下来的。

从为官之日起,林则徐就牢记父亲“不妄取一钱”的家教。

他要儿子记住韩愈的话,辛劳勤俭,才挣下这份家产,不要迷惑心智,忘记当初的艰苦。

行走的“煲汤翁”和他的“福建最牛家训”福州林则徐纪念馆藏清代青花油灯,蕴含着林家一脉相承的清廉勤俭家风。(来源:福州林则徐纪念馆)

他曾写过一幅有名的对联告诫后代:“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林则徐1847年在陕西巡抚任上时,曾为三个儿子写分家文书《析产阉书》。

信中写道:“余服官中外已三十余年,并无经营田宅之暇。惟祖父母在时,每岁于俸廉中酌留甘旨之奉,祖父母不肯享用,略置家乡产业,……”“……田屋产业,各按原置价值匀作三股,各值银一万两有零……”

行走的“煲汤翁”和他的“福建最牛家训”林则徐《析产阄书》局部(来源:福建纪检监察)

就是说他自己做了30多年官,没有时间经营家业。历年供养父母的俸银,老人除了帮助亲友外,舍不得享用,添置些房产,只值三万两银子,每个儿子只能分到价值一万两的房产,至于现银则无可分。

曾国藩闻讯,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信中说:“闻林文忠公三子分家各得六千串。督抚二十年,家私如此,真不可及。吾辈当以为法”。

林氏鸡汤常饮常新,至今仍在影响并激励着世世代代的林家后人。

行走的“煲汤翁”和他的“福建最牛家训”

林则徐后人绵延至今,涌现出了新中国外交元老凌青(原名林墨卿),革命烈士李良(原名林曾同)等杰出人士。

目前,林则徐后人中的很大一部分人仍居住在福州本地,还有很多散居在港澳台,以及美国、英国、法国等世界各地,大多从事科研、教育、金融等。

不论在国内还是侨居国外,林则徐后人都始终秉承家训,传承良好家风,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社会做贡献。

林则徐第六世孙女林祝光此前接受采访时谈及,他的父亲将“十无益”抄录下来挂于家中墙上,让大家经常能够按照“十无益”的要求做人,在工作上积极报效国家。

她表示:“林公传给我们子孙的不是财产,都是一些精神财富。”

这,才是最宝贵的。

(资料综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北京卫视微信公众号、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微信公众号、福州晚报等

【责任编辑:徐昕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