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仁和庄:青石筑就的“固宫” 形制保存完整
-
福州晚报8月1日讯(记者 翁宇民/文 永泰县村保办/摄)在永泰庄寨中,有一座庄寨因大量采用青石作建筑用料而被称为“青石寨”,人们常忽略了它真正的大名——仁和庄。永泰大型庄寨为数众多,可为何主体采用青石的仅此一家?建于清朝道光年间,以青石围墙、青石铺地、青石为阶的青石寨被称为“固宫”,其中有什么奥秘?
永泰庄寨既是南方民居防御建筑的奇葩,也是农耕社会家族聚落生存的记忆,还是传统乡绅文化弥足珍贵的载体。本期《寨·见》永泰庄寨系列专题报道,带你走进同安镇三捷村的仁和庄(青石寨)。
“故宫”其实是“固宫”
坐落于同安镇永同公路边的青石寨,算是“成名”较早。2009年它就成了永泰庄寨中的首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还流行一种说法,称它为“民间故宫”。这一说法从何而来?
记者探访青石寨,发现“民间故宫”其实是“民间固宫”这一形容的误传。青石寨占地超过六千平方米,由并列的三大院落组成。院落以风火墙相隔,外部围以齐整青石砌建的高大寨墙,庄寨四角均建有碉楼,巡防用的跑马道绕寨而行,寨墙上枪眼密布,构成了严密的防御体系。在百多年前,这座庄寨可以说是“固若金汤”。因此,永泰同安人、福州民俗专家鲍国忠在十多年前的数次演讲中,将家乡的青石寨形容为中国南方“民间固宫”,引发人们关注。或起源于此,“固宫”之说几经流传,便误成了“故宫”。
尽管此“固宫”非彼“故宫”,但青石寨依旧可算是瑰宝级的民居建筑。多次考察青石寨的厦大建筑学院戴志坚教授说:“青石寨是典型的闽中土寨堡建筑,规模较大,形制保存完整,其平面形制的空间组织模式——三堂两横外围以坚固高大寨墙的特征,是介于传统中型护厝式建筑与福建土楼建筑的过渡类型,是研究东南系建筑的珍贵实物。”
“青石”唯恐误“清室”
走入青石寨,不难发现它是一座极其讲究的庄寨。人们常见的古厝内的厅柱,柱身大多上小下大,这是因为树木本身的生长形状就是如此。但青石寨内的厅柱既粗且直,上下端直径是相同的。可以想见,当年建寨人在挑选厅柱木材时,选用的树木要大于普通的柱材,方能将其刨得头尾均匀。
而青石寨最讲究的地方,还在于它石材选用的特别。据介绍,青石寨里建筑用石多是俗称为青石的辉绿石。辉绿石质地坚硬,色泽青灰,常用于雕刻佛像等。在青石寨内,不仅寨墙是辉绿石,进寨所见的台阶、天井地面等都是切割规整的辉绿石。
鲍国忠介绍说,由于康乾年间文字狱盛行,“青石”又与“清室”谐音,因此清前期建筑中,对青石的使用相当慎重。少有人敢将青石铺在台阶和地面,唯恐被认为是“踩清室于脚下”。
青石寨成为例外,或是由于它修建于道光十年(1830年),此时文字狱冤案渐少,民间风气日渐宽松。即便如此,青石寨也是永泰同时期庄寨当中,建筑主体大量采用青石的唯一者。
-
正月初五举行族亲活动。
“仁和”造就真“人和”
“仁和庄”的大名,其实又是另一种讲究。《礼记》说“上下相亲谓之仁”。孔子说,仁者爱人,要遵循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还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和,则可理解为和谐、平稳的状态。“仁”与“和”是儒家崇尚的道德标准与精神状态。
青石寨的起建人将庄寨命名为“仁和庄”,既反映了他们对儒文化的尊崇与传承,也书写了家族对未来的愿望。
据传说,仁和庄张氏祖先初迁至三捷村时,家当仅有一台石磨,两只鸭子。发展到起建仁和庄的张序捷、张序仪与张序光三兄弟这一代,家族已坐拥千顷良田、百座青山。他们与乡里和谐相处,对内和睦互助。在中年时,三兄弟不仅建起了仁和庄,还募捐建起三捷石拱桥,造福乡里。张氏一族遵循着“仁和”的为人准则,涌现了不少“急公好义”,可以“矜式乡里”的人物。
如果说青石筑就了青石寨固若金汤的传奇,“仁和”则可以说是这座百年老宅风雨不衰的精神内核。
交通小贴士
福州市区驾车往永泰同安,可自福州高速南出口上福诏高速往永泰方向,从永泰西出口,再往同安镇三捷村。全程约68公里,需 1小时15分钟左右。
-
1920年拍摄的青石寨。
-
风火墙上的挂瓦,是永泰庄寨中最精美、保存最完好的瓦墙。
-
青石寨前耕地景象。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