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雕艺人吴开桃:浓缩鸿篇巨作于寸石之内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

微雕艺人吴开桃:浓缩鸿篇巨作于寸石之内

  吴老的家就是自己创作的“工作室”。一把磨得锋利的刻刀,一块方寸大小的寿山石,一部老旧的放大镜,这位七旬老者架起老花镜,又沉浸在了他的“微小”世界里。近期,他正创作《三国演义》的微雕作品。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

微雕艺人吴开桃:浓缩鸿篇巨作于寸石之内

  用肉眼仔细观察这块寿山石,也只能看到一行行白色线条。吴老说:“刻字作品的好坏不是以字迹大小为标准,更要注重书法,在方寸之内刻上数千乃至上万言,仍然字迹清晰,笔法俊逸,才称得上刻字艺术作品。”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

微雕艺人吴开桃:浓缩鸿篇巨作于寸石之内

  吴老屏气凝神,精准的功力在于指间细微的动作。微雕的刀具,刀尖比头发还细,雕刻时拿捏的手法需要特别小心。作品里每个字的大小在0.3-0.5毫米,都是在放大镜下刻成的。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

微雕艺人吴开桃:浓缩鸿篇巨作于寸石之内

  吴老从去年正月十五就开始雕刻了这部《三国演义》作品了。他在寿山石的双面刻字,一面刻一回,《三国演义》共120回,需要60个寿山石。目前吴老在雕刻第80回,已经刻了30多万字了。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

微雕艺人吴开桃:浓缩鸿篇巨作于寸石之内

  下刀前,吴老也特别细腻,每个章节的篇幅在寿山石上的尺寸都要事先计算好,做到准确无误。每刻几行,吴老都要再次核对一下这份计划表。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

微雕艺人吴开桃:浓缩鸿篇巨作于寸石之内

  灯光下,吴老架着老花镜,再透过老旧的放大镜,把行楷字一个个刻在石头表面。吴老说,这么多年来,他一直特别享受一个人安静的创作过程,从不觉得会有一丝枯燥。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

微雕艺人吴开桃:浓缩鸿篇巨作于寸石之内

  时而俯首,时而抬头,嘴里默念着《三国演义》的每字每句,记在心里,刻在石上。“如果刻的内容不熟悉,刻时不能一气呵成,雕刻也容易失败。”吴老说。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

微雕艺人吴开桃:浓缩鸿篇巨作于寸石之内

  这些就是吴老已经完成的《三国演义》前80回的微雕作品。吴老把它们编序,整齐地存放在盒子里。编号40的袋子空着,正等着吴老完成手中的第80、81回。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

微雕艺人吴开桃:浓缩鸿篇巨作于寸石之内

  “磨刀不误砍材工”,锋利的刀尖是保证微雕成功的关键。而吴老手中的这把刻刀已经陪伴他走过30多年的微雕生涯了。他称赞这把“宝贝”相当耐用,刀尖锋利坚韧,刻上几千个字都不用磨。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

微雕艺人吴开桃:浓缩鸿篇巨作于寸石之内

  雕刻完毕后,吴老用颜料给石面上色,再擦拭,墨汁就渗进刻字的笔画中了,再用放大镜观察,字迹就能更加明显了。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

微雕艺人吴开桃:浓缩鸿篇巨作于寸石之内

  这是吴老的“发雕”作品。以一粒花生米做参照物,在这一块寿山石上端,吴老贴了一段1厘米左右的白发,头发上极其细密地雕出了完整的唐诗。这件“发雕”作品是吴老十年前借助显微镜和特制的精密刻刀完成的。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

微雕艺人吴开桃:浓缩鸿篇巨作于寸石之内

  吴老年轻时当过兵,进过工厂,教过书。1983年,他所在的工厂面临困难,他就拿起刻刀,开始走上了书法微雕之路。凭着军人的意志,吴老用“有日无闲”、“困而知之”要求自己。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

微雕艺人吴开桃:浓缩鸿篇巨作于寸石之内

  雕刻之外的时间,吴老喜欢到世界各地游山玩水,还会即兴创作诗词。如今七旬的吴老依旧身强体健,他说,虽然不像年轻时,可以一天坐着10来个小时进行创作,但他不会停止这份雕刻的快乐。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

微雕艺人吴开桃:浓缩鸿篇巨作于寸石之内

  而对于自己微雕技艺的传承,吴老则并不担心。“如今儿子、孙女都学会了这门手艺,尤其是我那儿子的雕刻技术都超过我了!”吴老乐呵呵地说道。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

微雕艺人吴开桃:浓缩鸿篇巨作于寸石之内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